重訪南方絲綢之路:雲南茶馬古道音樂文化研究

二、選人緣由

字體:16+-

選點的確定,是整個田野調查工作的第一步。對於茶馬古道雲南段音樂文化現狀的調查與研究,它本身就是一個極具人文氣息的選題。在調查中,筆者始終遵循“以人為本”“以人為首”的原則。因此,茶馬古道雲南段中人物選定及相關采錄工作成為田野作業的主體部分。在已經確定的地點上搜尋人物,雖是大海撈針,卻也有規可循。筆者在此借用了“核心圈”“中心圈”“外圍圈”的概念,對茶馬古道雲南段這樣一個相對獨立的馬幫社會群體給予了人物選定。

第一,核心圈之馬鍋頭、趕馬人。毋庸置疑,茶馬古道的主體者是馬幫人員。對於人物的篩選,筆者首先以民族作為標準。茶馬古道是一條以漢、藏為主體的馬幫之路,除此之外還有回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等眾多少數民族。因此,在雲南,馬鍋頭、趕馬人的篩選首先以漢族、藏族為主。漢族的趕馬人及後代在大理較為多見,藏族的趕馬人及後代則主要聚居於德欽縣奔子欄、德欽升平鎮。在進行田野作業之後,通過相關書籍,特別是馬存兆編著的《茶馬古道上遠逝的鈴聲——雲南馬幫馬鍋頭口述曆史》及其他相關書籍的二手、三手資料進行了篩選,選定了大理漢族趕馬人、奔子欄、德欽藏族趕馬人、沙溪白族趕馬人、麗江納西族趕馬人、彝族他留人趕馬人作為采訪對象。這種初步設想在田野工作中基本得以實現。當然,也出現了不少臨時的突變情況,如在中甸地區所選定的藏族老人阿布老屋,到現場實際采訪時,發現搜集的資料有誤,阿布老屋並沒有經曆過趕馬,對趕馬的事情也較為冷淡,之所以選中他,主要是因為他現在居住的房屋,是當年茶馬古道上比較有名的建築,現在是茶馬古道上保存最好、價值最高、藝術性最強的建築,當年茶馬古道上有身份的人員和馬鍋頭才有機會到他家中做客,中央電視台專門對此進行過報道,一些建築方麵的專家也多次到他居住的房屋參觀,與茶馬古道的關聯比較強,雖然有此背景,筆者還是果斷取消了對阿布老屋的采訪。其次,筆者以趕馬人身份進行二級選定。所謂“趕馬人身份”即指趕馬人在馬幫中所擔當的角色、所處地位等。馬幫已經是一個自成體係的群體,在馬幫中,角色眾多、分工明確。馬鍋頭、管家,抑或是長工、短工,不同的身份必然在趕馬事宜及心態方麵會有所不同。因此,筆者為了全方位采錄,在采訪中也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