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南方絲綢之路:雲南茶馬古道音樂文化研究

一、納西族趕馬人

字體:16+-

圖2-10 納西族趕馬人李能章及其長孫與筆者合影 攝影:張士吉

納西族主要聚居地是麗江納西族自治縣,這裏風景秀麗,環山環水,坐落於玉龍雪山腳下的麗江是我國眾多古城中特點十分鮮明的一座古城。它是一座開放式古城,即周邊沒有圍牆,也是一個文化古城,東巴文化曆代傳承於此,納西族人民就在這裏繁衍生息。麗江在曆史上與馬幫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這裏不僅是茶馬古道上最大的中轉站,而且麗江人民愛馬、養馬、馴馬的曆史悠久,麗江馬幫在茶馬古道上也很有盛名。

[采錄案例八]

采錄對象:李能章,男,75歲,現居住於麗江市束河鎮。

采錄時間:2010年1月10日。

采錄地點:麗江束河鎮。

采錄背景:對於李能章的采訪,在整個田野工作中也算得上是一件趣事。李能章現在已經是當地赫赫有名的皮匠師傅。出自他手藝的皮革製品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名為“紅河”,並且遠銷至香港和國外。中央電視台多次采訪和報道過他。李能章是他曾經的名字和現在的藝名。他的另外一個名字是張德寬。當筆者對李能章進行采訪後,回來又聽說在束河鎮還有一位名為張德寬的趕馬老人,筆者再次走訪束河鎮,尋找張德寬,竟不料想居然是同一個人。

筆者:您對趕馬都有哪些記憶?

李能章:我22歲時跟著馬幫去過一次西藏,那次的馬幫大概有二百多匹騾子。掌櫃和店員都是納西族人。騾子一般都認識自己的馬夫,一個納西族人要管七匹騾子,每個騾子都有自己的名字,路途中還得馱著鹽巴、藏巴(炒麵)喂馬,騾子和馬夫之間的感情是很好的。馬夫把騾子當成自己的朋友,照顧很精心,吃飯時,馬夫先把騾子喂飽了自己再吃,遇到很不好走的路,有的馬夫就從騾子背上取下一些東西自己背上,路好走後,再把東西放到騾子背上去,我看到後深受感動,但我也很想得通,千裏迢迢趕馬路,馬就是趕馬人的最好夥伴,如果馬出了問題,趕馬人依靠誰?所以在趕馬路上,照顧馬是馬夫的第一職責,在照顧馬上,馬夫們誰也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