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奏樂器總是受到馬幫的青睞。一來獨奏樂器,特別是體型較小的樂器,方便攜帶,實用性強。二來可以隨心所欲地單獨演奏,即使在周圍人煙稀少,鴉雀無聲的語境中,馬幫在與馬匹獨處的時候,都可以信手拈來。在雲南的眾多少數民族中,弦樂是最常使用的獨奏器樂。
圖4-7 三弦 攝影:張璐
三弦是雲南地區眾多少數民族都會使用的器樂,也素來被美譽為“會說話的樂器”。它輕輕撥奏的聲響,猶如與人交流對話一般,娓娓道來。但各個民族,甚至同一個民族的不同地域所使用的三弦也不盡相同。
這首三弦曲是居住於雲南省南部地區紅河州彝族李文玉所奏,李文玉演奏技術高超,是當地有名的三弦手,也是雲南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這樣一首曲調出現在茶馬古道上,雖是玩樂彈之,但也體現出茶馬古道上彝族馬幫自娛自樂的良好心態。
譜例4-12:
演奏:李文玉
采錄時間:2011年12月
采錄地點:中央音樂學院演奏廳
采錄記譜:張璐
三弦演奏完後,老人用彝語吆喝一聲,大意為:“哦,我在彈琴,玩忘記了,馬都跑掉不見了。”
曲調為含有fa、si音的七聲音階,羽調式。全曲以跳進為主,多出現五度、七度大跳,曲風輕快自如,老人演奏起來得心應手,隨意的跳動與顫音如魚得水。節奏型以快速十六分音符的平穩進行為主,偶爾出現的附點節奏型、前八後十六節奏型,增加了三弦演奏的頓挫感。據老人所說,這是一首從父輩那裏學來的三弦曲,隻知名為《趕馬調》,即因為在趕馬途中彈奏而得名。這樣的三弦曲調較為簡單、隨意,但無論是它活潑、輕快的演奏風格,還是曲罷後的自我解嘲,都生動再現了趕馬路上彝族人們玩耍、自娛自樂的良好心態,這樣的心態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