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

三、心理层面的马帮文化

字体:16+-

深层次的马帮文化,主要体现在马帮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观、苦乐观、平等观上,揭示了茶马古道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牲畜之间和谐共处的真谛。曾几何时,由于交通不便和通信不畅,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人与人之间、各民族之间交往甚少,而茶马之间的贸易,因为共同的利益趋同从而打开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往来的渠道,久而久之,各民族之间往来的频繁,生活习性和文化的相互渗透,构成了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融洽,并形成了马帮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相互包容,相互竞生。茶马古道线路虽然延伸至中国西藏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地,但由于横穿西藏或是至印度、尼泊尔的马帮多以藏族马帮为主,因此,只有在云南才更加突出文化的多元性及融合性特征,更加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合作。时间久了,在马帮中就培养出来了一种注重合作、团结的精神;求同存异、相互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

在茶马古道上,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去拼搏,这种冒险和拼搏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们所处的年代,现代商业社会的许多制度还未成熟,法制也不健全,诚信也无保障,信息又不对称,马帮在多数情况下又是身处异乡,人生地不熟,每做一笔生意,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再加上政治局势极不稳定,更加剧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发财致富,但更多的人是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穷困潦倒。二是面对严峻大自然的冒险,赶马路上,山高水急、道路崎岖、高寒地冻、空气稀薄、气候变化莫测,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之险,灭顶之灾,马帮们就会有去无还。有些马帮谈到,漫漫古道路,处处有白骨,其真实地刻画了古道的艰难和危险。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马帮在古道上,有时生死就在一瞬间。四是生理体能智慧地考验,干马帮就是冒险,就等于拎着脑袋找饭吃,马帮们一踏上古道,就等于立下了军令状,是死是活,大部分靠的是能力和运气,特别是古道上的不可测因素,生存环境的恶劣,各种情况的突发,没有强健的体质、毅力和智慧,几乎可以说干马帮就等于去送死。这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因此,能够走上这条古道的人,一定是具备一定的胆魄以及相当的体力,一定是不怕死和敢于冒险的人,而能够从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回来的人,也证明他是经得起考验和真正的男子汉,是一个不寻常和不一般的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考验,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考验。

从精神层面来看,不同民族的马帮却拥有较为近似的人生观。人生观其实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可以包括生死观、荣辱观等诸多观念。在古道上,由于马帮的目标一致,价值趋同,行为相似,所以其人生观非常接近,马帮内的许多事情也非常好统一。

概括而言,马帮讲究团结、重视合作、坚守诚信。这是茶马古道上约定俗成的不成文信条,也是检验是否是一个好马帮的标准。只有赢得好口碑的马帮才可以在古道上长久的立足,生意才可兴隆。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这些不同族群的主体者有着相同的心理。他们最大的共同心愿是平安出行,平安回家,生意兴隆。正是在这样共同心理的驱使下,才使得不同民族马帮在茶马古道的路上,表现出空前的方方面面的统一性。笔者认为,物质层面的统一、种种制度方面的规范、人生观、价值观的趋同,这一切的统一性,究根寻底,就是因为马帮有着这样共同的心理。曾几何时,赶马并不是一件特别光彩的事情,但凡家里可以支撑生活,是不愿意、不舍得亲人走上这条生死之路的。因此,在面对生命这个严肃的话题时,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都可以只是因为“要活着”这样一个理由,什么都可以改变、包容,甚至是妥协。茶马古道即如此。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语境中,有着这样一群共同心态的人们,做着同样一件事情,因此,虽然茶马古道的路线表面看来分布散乱,马帮文化也非规范统一,但茶马古道本身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造就了马帮文化。马帮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中,长期的共同生活使得他们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一致的生活规律以及统一的“外交”理念。

马帮文化正是在“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这样三个层面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统一的生活圈,而这个共同的生活圈在马帮文化的宗教信仰方面、民俗文化方面又起着怎样的作用?茶马古道上的各民族马帮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事象又呈现出怎样的状态?为什么会出现宗教信仰同在、多民俗事象并存的局面?笔者认为,从生活圈到宗教信仰,再到民俗事象,马帮文化这三方面的集中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洞若观火,清晰展现出了马帮文化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