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南方絲綢之路:雲南茶馬古道音樂文化研究

一、人文因素

字體:16+-

我國有飲茶的習慣,從文字記載看,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而飲茶成風的時尚大概可以追溯到唐代。由此可見,我國對於茶葉的需求可謂曆史悠久。而茶馬古道的形成及延續不僅僅隻是對於茶葉的單純性依賴。隨著它的發展,在依賴的背後也相繼產生了一係列的其他原因。筆者將從生理、民風、民俗、心理等諸多人文因素來闡述茶馬古道的形成。

第一,從人體生理機能來看,對於茶葉的依賴屬於身體機能的硬性需求。如歐美國家人對於咖啡的依賴一樣,這是身體無法抗拒的本能反應。特別是生活在海拔近四千米高度的藏民,終年以肉類、奶類為主要食物,熱量極高,且不易消化,使人容易上火、氣燥,而茶葉中含有的茶多酚成分,可以有效分解脂肪、除膩刮油,從而分解身體內多餘脂肪,通腸通便。除此之外,茶葉中含有的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類,可以使人心平氣靜、穩定情緒,均有助於身體的健康。而茶葉中所含有的特殊因子和成分,也使人很容易便產生依賴感,因此,藏民對於茶葉的需求,是一種個人的生理本能需求,這種需求是持續的、長久的。

第二,從民風而言,我國自古就有“以茶解氣、以茶祛病氣”的說法,茶葉作為我國特有的飲品,從古至今,對於它的功效,人們一直是十分認可的。

唐朝盧仝的《七碗茶歌》更是對茶的功效給予了高度評價:“一碗喉溫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我國自古就是茶的故鄉,幾千年來“全民飲茶”幾乎已經成為一種風俗和時尚。中國古代有許多詩人對茶曾有過生動的描述。如唐朝詩人元稹的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茶詩》、宋代詩人林逋的《茶》。而發展至今的“茶道”更以其深邃的精神衍變成“茶文化”,一杯淡茶,君子相交,或彌久曆新,或品之淡然。中國人對於茶葉的喜好蔚然成風,這樣的民風也影響加劇了藏民對於茶葉的需求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