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天人之際:反思新時期古代文論研究方式的轉換

第一節 “啟蒙”對“學術”的重塑:從“整理國故”說起

字體:16+-

1840年6月,英軍封鎖廣州,鴉片戰爭開始,同時開始的是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各個層麵的古今中西的交鋒與交融。從那時開始,在思想文化領域,不斷有西方文化的資料被傳播到中國,學術交流日益增多,中國知識分子也日益明顯地表現出西學傾向。例如,同樣在1840年,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期間,為了了解西方國家的曆史與現狀,讓幕僚把英國人慕瑞所著的《世界地理大全》翻譯出來,親自加以潤色、編輯,撰成《四洲誌》一書;1841年,魏源參與了審訊英軍軍官俘虜安突德的全過程,從而獲得大量關於英國的第一手資料,對英國形成了初步認識,完成了著作《英吉利小記》。這本書的出版以“欲師夷技收夷用”為目的,是作者開眼看世界的成果,提醒人們不能封閉自守,應該重視敵情,認真對付侵略者;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簽訂;同年10月,魏源《海國圖誌》50卷完成,該書是當時介紹西方曆史和地理最翔實的專著;1844年12月,清廷下詔弛天主教之禁;是年,梁廷枬在廣東刊行《耶穌教難入中國說》《合小國說》《粵道貢國說》,後與1846年所作的《蘭倫偶說》合刊為《海國四說》,以“籌海防夷”為目的,曆述了美、英、法、荷、葡、意、西等西方各國相繼東來,用商品打開中國大門的過程與咄咄逼人的氣勢,並加以批判;1847年1月,中國留學生容閎從香港前往美國留學,他成為第一個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1848年10月,徐繼佘《瀛環誌略》成書;1849年,葡萄牙澳門總督宣布澳門為自由埠,強占澳門;1850年7月,由教士郭士立等改正的漢譯《新約聖經》出版;8月,英人在上海創辦《北華捷報》,1864年改為《字林西報》;1853年,王韜與傳教士約瑟合譯《格致西學提要》(1858年出版);1856年10月,“亞羅號”事件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在此之後,譯介的西方通識類著作、傳教士著作等;國內知識分子的社會性著作、思想性著作,以及各種中西碰撞的社會事件、文化交流呈井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