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三、不能隻注重啟動投資而忽視啟動消費

字體:16+-

中國目前保增長的實質,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也就是要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內需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因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狀況,決定著保增長目標的實現狀況。我國目前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基本舉措是啟動內需,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但考慮到啟動投資要比啟動消費更容易見效,因而我們啟動內需實際上是以啟動投資開始的,尤其是首先從啟動民生投資開始,這種選擇是對的。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我們不能從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轉向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方式也是難以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

所謂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就是指出口對GDP的貢獻過高,經濟增長主要靠出口來拉動。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曾經導致了1987年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1997年東南亞經濟泡沫的破滅,國際經驗早已證明了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是不能長久的,是不可能保證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

中國在1998年保經濟增長的時候,非常注重出口的貢獻,後來我國連續大幅度和大範圍地提高出口退稅率和降低出口關稅,給出口實施了各種各樣的優惠政策,使得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從而使得我國經濟逐漸走上了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的道路。到2007年,出口對GDP的貢獻已接近40%。實際上,從2003年開始,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弊端就開始在我國顯現出來了。當時我們感到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弊端主要有二:一是引起了我國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即貿易順差和資本順差,雙順差導致大量外匯湧入我國,迫使中央銀行不得不大量發行人民幣收損這些外匯,央行在外匯占款項目下發的人民幣過多,從而導致了國內通脹的壓力太大,從2003年5月開始,我國宏觀經濟就不斷顯現出通脹的壓力;二是大量外匯作為對外購買力的符號,在國內不能使用,迫使我們隻能用外匯對外投資,而這種對外投資既促進了傳統體製的複歸,例如成立中投公司這種巨無霸的國有企業,又使得大量外匯在對外投資中無法實現增值保值,例如無論買美國的國債,還是買美國的企業債券,都因為美元貶值和美國企業出問題而難以實現外匯增值和保值,外匯成了我國財富貶值的重要通道,人們將過多的外匯儲蓄戲稱為“燙手的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