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一、中國經濟增長出問題實際上並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次貸危機

字體:16+-

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確實給中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麵影響,使中國經濟因為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下降而出現了增長快速下滑的趨勢。但是,中國經濟目前出現的問題,實際上並不完全是因為美國次貸危機而引起的,因為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還沒有如此高的相關度。即使沒有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國經濟現在也會出問題。為什麽這樣說呢?原因如下。

第一,中國經濟自2006年開始已經進入到高成本時代,高成本對於中國企業經營有著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因為成本會侵蝕利潤,但是中國企業並沒有真正重視和正確應對高成本的挑戰,甚至消極地對待高成本時代的挑戰,最終使中國企業經營進入了困境,從而導致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大家知道,中國企業競爭力在改革開放以來實際上更多地是依靠低成本,即要素價格便宜的低成本。可以說,這種低成本是中國企業的重要的比較優勢,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成本優勢。但是自2006年以來,這種低成本的比較優勢在不斷喪失,中國經濟開始步入高成本時代。導致中國經濟進入高成本時代的主要原因是:①自2005年7月開始的匯價改革,即從固定匯率轉向浮動匯率,匯價開始鬆動,匯價的放開,使得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開始升值,人民幣升值最直接的結果是出口企業成本上升;②自2005年後半年開始,能源及原材料價格開始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到了2006年後半年,能源對原材料價格更是不斷攀升,由於能源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是企業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因而其價格上升使得企業生產成本快速上升;③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化,土地等稀缺資源已開始從行政方式配置走向市場配置,例如,土地由行政批租走向拍賣,稀缺資源的市場估價當然要高於行政評估,因而稀缺要素的高價格導致了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升;④由於我國自2005年後更加強調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務農收入開始上升,務農收入上升當然要推動務工收入上升,因而企業人力資源成本開始上升,這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尤其是主要以吸收農民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成本上升的壓力是很大的,後來的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更加加劇了這種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