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难点与路径

六、以全方位开放为基点

字体:16+-

城市化的重要功能,是要打破各种封闭和阻滞,加速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因而城市化以全方位的开放为基点。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有些城市搞自我封闭,在就业上排斥外来人口,在福利制度上歧视外来人口,在交通上乱设卡和乱收费,歧视外来车辆,甚至在法律上也搞地方保护,不能公正地以法判案,歧视外来企业及居民的利益,违法保护本市企业及居民的利益。这些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化,城市化所要求的是全方位的开放,而不是自我利益的非规范性保护,任何非规范性自我保护都严重地损害了城市化。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充分地放开要素的流动

这里所讲的要素流动,既包括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流动,也包括企业的流动。也就是说,应该允许劳动、资金、技术及企业等要素,进行自我选择,自我流动,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它们的流动和自我选择。大家知道,城市化是民主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民主和自由造就了城市的活力。越是民主和自由的城市,也就越是要素能充分流动的城市,其活力就越强。因为在要素充分流动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城市要吸引高质量的人才、资金、技术及企业等要素,就必须为这些要素的作用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任何一个城市要留住高素质人才、资金、技术及企业等要素,也必须要为这些要素的作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因而,要素的流动性实际上是在“强迫”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不断创造出更为良好的软硬环境,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活力。因此,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靠自我保护,而是靠要素的充分流动。正是这种要素的充分流动,才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活力。

任何一个城市对要素的争夺,都不能靠垄断和封锁的方式,而是要创造要素所需要的条件,即要素“高地”,也就是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为什么改革开放后大量要素流向了珠江三角洲,甚至一些小镇从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就是因为它们为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要素可以实现自身价值。西部有些城市制定了严厉的防止要素流动的政策,但却仍然留不住要素,因为要素在它们那里无法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可见,争夺要素关键在于创造要素充分作用的条件,而不是阻止要素的流动。

2.全方位地放开竞争机制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靠自我封闭和自我保护发展,而是要靠竞争机制的作用发展。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造就城市竞争力,越是有竞争力,就越能发展。而城市竞争力的塑造主要是靠城市自身不断地提升自己。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自我提升上,而不是试图通过某种行政保护而使自己发展。实践表明,行政保护只能使自己后进,而不会使自己前进,所以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参与到竞争中来,在竞争中谋求发展。

最近有些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将自己的企业从原来的创办地搬迁到别的城市,这本来是企业自身的选择,任何人无权干涉。但是有些企业在搬出时,原有的创办地城市却百般刁难,甚至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强行不准企业搬走,这是不对的。这些城市应该从自身检讨自己,而不是干预企业的自我选择,试想,如果一个城市拥有强大的城市竞争力,那么这些企业为什么要搬走?肯定是这个城市自己的城市竞争力下降,才导致企业的搬出,因而应注重自身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而不是指责企业。开放要求增强竞争力,而不是非规范性的自我保护。

3.处理好分工协作和自我发展的关系

城市化是指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城市体系,而且要使这些城市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协作关系。因为每个城市虽然都有其基本的共同点和功能,但每个城市也必须有个性,城市之间是个性的互补,因而不能形成城市的趋同化。由此可见,每个城市既要考虑在竞争中提升自己,又要注重自己在整个城市分工协作体系中的地位,形成自身特点,从而与别的城市在分工协作中共同发展。一般来说,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主要表现在产业的分工协作上,因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防止产业趋同的倾向。每个城市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特点选择自己的产业,不能在产业选择上“跟风走”。中央强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就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搞高新技术产业,中央强调物流的产业重要性,就不顾自己的现实情况而搞物流产业,是很不应该的。

总之,任何一个城市都必须注重与别的城市的分工协作关系,注重分工协作也是开放,而且是更深层次的开放。实践表明,一个城市越是注重个性的塑造,越是注重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就越会获得与别的城市进行分工协作的好处,也就是享有开放的好处。上海周边的苏州等城市,注重与上海进行分工协作,结果拥有了很好的比较优势,获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开放不需要自己什么都很强,而是要在某些方面很强,同别的城市形成比较优势的互补,互补性就是开放,协作性就是开放,这是现代化开放经济的重要特征。

作者说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同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起来。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来探讨问题的。本文选自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版的《驱动财富进程》。本文重点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及路径,尤其是对中国城市化的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警示,实践证明这种警示是有意义的。可以说,本文是对中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作了较好的总结,因而对未来的城市化进程仍然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