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二、關注民生首先要擴大公共產品範圍和實現公共產品享受均等化

字體:16+-

居民消費分為居民人個消費和居民公共消費,居民公共消費就是指居民對公共產品的消費,公共產品主要是指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關注民生雖然要對那些不能靠自身的努力而滿足自己個人消費的弱勢群體提供個人消費保障,而且對此不能有任何程度的忽視,但關注民生更多的是要考慮為人們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消費的保障。也就是說,關注民生首先要重點關注為人們提供更大範圍的公共產品服務。因此,政府要加大對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社會保障、基礎設施這些公共產品的投資,讓人們在這些公共產品的享受上不是依靠自己財力支付,而是要作為公共產品而最大限度地免費享受。例如,政府若加大對醫療衛生的投資,擴大醫療衛生的公益性範圍,就會使人們都能看得起病,解決看病難和看不起病的問題。同樣,政府若加大對文化教育的投資,就會提高教育的公益性範圍,從而使包括窮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子女都能上得起學。由此可見,關注民生首先要擴大人們的公共產品消費的範圍。

可以說,人們在公共產品享受上的免費程度,是評價民生狀況的重要指標,人們在公共產品享受上的免費程度越高,就表明民生狀況越好。同時,因為居民消費分為個人消費與公共產品消費兩個部分,所以在社會消費支出上,居民個人消費和居民公共消費的支出比例,也是評價民生狀況的重要指標。如果居民公共消費處於不斷上升的狀態,那就表明民生狀態很好。因此,擴大居民公共消費的範圍和提高其公益性程度,是關注和完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不過,公共產品都是由政府投資的,所以擴大公共產品的範圍和提高其公益性程度,有賴於政府財政支出的增加,因而關注和完善民生需要財政體製的轉型,也就是從過去那種以生產性經營投資為中心的生產性財政,轉向以公共產品投資為重點的公共性財政。可見,關注民生需要有新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