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拜读了这场争论中的大量文章,我感到之所以有些人将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在效率的头上,是因为他们对于有关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理论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理论功底很不深厚,因而误解了我国目前的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把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到了效率的头上,这些人的意见只是认识上的偏差。但是我也发现,有些人将危及公平的帽子戴在效率头上的目的,是为了批评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只注重了效率,忽视了公平,效率危及了公平,因而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需要调整,例如对于市场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就不能过分强调,因为它们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率,但却损害了社会公平。
怀疑乃至反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往往以意识形态为基点,把姓社姓资作为批评和反对改革的工具,这在当时确实是有效的。但随着改革的推进,人们慢慢开始自觉地将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放在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个基点上。尤其是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而使得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抉择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从内心里拥护和支持改革开放,因而在这个时候,如果还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用姓社姓资来批评和反对改革,恐怕呼应者会非常之少了。因此,那些怀疑甚至反对改革的人,不可能再利用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来批评改革开放了。这个时候,改革开放中的某些偏差和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就为怀疑甚至反对改革的人提供了口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中的某些偏差和不完善所引起的不公平性现象,就成了批评改革开放的重要依据。关于效率与公平相互关系的这场讨论,实际上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有人认为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效率,但却损害了公平,而且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升到理论层面上讨论,掀起了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的大讨论。从公平上反思改革开放,在目前具有民众性,因为我国目前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不公平现象,人们对此恨之入骨,所以从不公平上来批评改革开放,要比从意识形态上批评改革开放更具有社会基础。但问题是效率并没有引发社会不公平,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并不是由效率造成的。或者说,并不是因为改革开放造成的,而恰恰是由改革开放不彻底和不完善造成的,因而实现社会公平的最根本办法,并不是放慢改革开放或中止改革开放,而是要加速改革开放和深化改革开放。因此,我认为,目前所进行的关于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的讨论,与改革开放初的关于姓社姓资问题的讨论,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有人试图通过讨论改变正确的改革方向,甚至试图中止改革,因而都会对改革开放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不同的只是,前者以意识形态为基础,后者以所谓的民意为基础。
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经常有人列举改革开放以前的例子,认为那个时候虽然人们都很穷,经济效率也不高,但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及生活差距不大,人们的公平感很强,因而是公平的。这种例子的举证是错误的,因为公平并不是平均主义,不能简单地认为均等就是公平。在改革开放之前,那种平均主义大锅饭不仅不是公平,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公平。因为那个时候干好干坏一个样,效率高的人和效率低的人一个样,那些效率高的人,干得好的人,没有按照自己的贡献而获得应有收入,收入与贡献严重脱节,这是对公平的最严重的破坏,公平的实质和基础是贡献与收入相对称。因此,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贯彻的不仅不是公平原则,而是严重损害了公平的平均主义原则,平均主义实际上既是效率的大敌,也是公平的大敌。
何谓效率?就个体概念来说,例如就某个企业或者个人来说,就是指以自身的努力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这种收入对企业来讲就是利润,对个人来讲就是薪酬。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效率越高,企业利润就越高;个人效率越高,薪酬就越高。因此,企业利润和个人薪酬可以看作为评价企业和个人效率状况的指标体系。同时,因为企业利润和个人薪酬建立在企业和个人的贡献的基础上,任何企业和个人没有较大的贡献,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利润和薪酬,所以企业利润和个人薪酬又是评价企业和个人贡献状况的指标体系。因此,就企业和个人来讲,效率越高,贡献就越大,收入就越高。在效率、贡献、收入的这个链条中,效率并没有危及任何公平。而且,对企业和个人来讲,越是坚持效率原则,他们收入就越高,他们就越感到公平。如果不坚持效率原则,没有使他们获得与效率相对称的收入,他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因而效率与公平在这里实际上是统一的。
某个企业在遵守法律的框架下,一没有偷,二没有抢,三没有骗,而且也完成了自身应有的社会责任,它在此基础上靠自身的努力和竞争力而获得了良好的收益,也就是它具有高效率的特点,它的这种效率在什么地方损害了公平?我实在看不出它和公平在哪里发生了冲突!
某个人并不是靠某种外在的因素,而是靠自身的勤奋和才干,也就是靠高效率,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并且按照法律要求依法纳税,他并不是在损害别人乃至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而获得了高收益,他的这种高效率究竟在哪里损害了公平?我实在看不出来!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效率的提高,这场变革所释放出来的巨大创造力和能量,使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这种高效率本身并没有和公平发生矛盾,更没有危及和损害公平。我们现在确实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但这些不公平并不是由效率本身而引发的,而是体制的不完善引发的,例如权钱交易的腐败和行政性垄断,就使得有些人不是靠自身努力而获得了高收入。但这种不公平并不是效率所引发的,而恰恰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坚持效率原则而形成的,而且那些靠权钱交易而获得高收入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对效率原则的严重破坏。因此,不能将不公平问题同效率联系在一起,效率并没有危及和损害公平。高效率而获得高收入,这本身就是公平,因而效率差别引发了收入差别,也是公平的。至于效率的巨大差别引发了收入的巨大差别,我们虽然要进行有效调节,但不能笼统地讲收入差别过大就是不公平,更不能认为效率引发了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