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國:難點與路徑

六、正確對待環境

字體:16+-

我們這裏所講的環境,並不是指企業生存的自然環境,而是指企業的經營環境,即社會環境。企業總是生存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下的,因而企業家必須要協調自己與社會環境的相互關係。鄧小平同誌說過,我們現在的改革就是“摸著石頭過河”,由於社會正處於轉軌階段,而且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經驗,我們的改革隻能是在自己的探索中進行。所以,相關的法律法規體製都不甚健全,市場環境還很不完善。

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種體製和製度並未完善,政府管得過多,遊戲的規則不透明等這些不成熟的法律環境和製度環境給我國的企業家們平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使得他們常常被一些難以預測的突發事件所左右,從而無法做出一些有利於企業發展的長期策略,企業的經營行為不得不深深打上“短期”的烙印。

盡管社會大環境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然而,這個環境卻是企業家的個人力量所無法左右的,他所能夠做的就隻能是去適應這個環境,走不通的路不要走,寧可回頭也不要去觸及法律。另外,雖然企業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極深,但是一個企業的發展最終還是取決於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1.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企業不可能脫離外部環境而獨立發展,種種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戰略。其中,相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會根據宏觀經濟的現狀頒布相應的經濟政策,這些政策在企業家製定發展規劃中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是企業家規劃企業的長期發展時所必須考慮的基本依據,也是最為主要的外部環境因素。

宏觀產業政策直接對企業家做出提示,國家鼓勵什麽產業,或是限製什麽產業,很明顯,企業家肯定不可能去從事國家政策明令禁止或是限製發展的夕陽產業,隻有投入到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中才能夠最大程度地享受到優惠政策,獲得最好的發展機遇。除此之外,企業家要注意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如果兩者都是緊縮性的,說明國內經濟過熱,那麽企業家最好不要通過籌融資行為來擴張企業,因為收縮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很容易使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稍有不慎,企業家的擴張行為就是導致企業倒閉的導火索。反之,如果兩者都是擴張性的,說明國內的經濟過冷,國家的政策是鼓勵企業擴張生產行為的,那麽企業家可以根據自身的實力和外部環境做出恰當的決策。因而,包括政府經濟政策調整的很多外部環境因素都會對企業家的決策形成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