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溫暖的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語言

三、我好—你不好

字體:16+-

長期被父母虐待、淩辱的孩子,會轉向第三種人生態度:“我好—你不好。”

自幼年開始,他們嚴重缺乏父母的撫愛,常常遭受毒打或欺淩,甚至被摧殘得遍體鱗傷。早在生命之初,他們認為父母是“好”的。可是,嚴重而痛苦的傷害迫使孩子不得不自我療傷,有如受傷的老虎獨自趴在草叢裏舔傷口。很快他們就發現,“我單獨待著的時候是好的”,能夠體驗到一絲舒服的感覺。特別是剛被毒打和暴虐之後,獨處的安寧與劇烈的疼痛相比,幾乎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死裏逃生”的快慰。

這個時候,最早期的“我不好”會變為“我好”。當殘暴的父母又出現時,孩子就會意識到“是你傷害了我!”“我自己待著挺好”“都是你們不好!”“都是你們的錯!”“我好—你不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但拒絕屈服,而且奮起反抗。用什麽方式去反抗呢?最熟悉的當然是自己常常經受的各種粗暴行為,他們非常了解如何做到殘暴和淩辱。縱觀國內外精神變態的犯罪案件,我們總能看到一個共性:這些罪犯在童年早期都曾經遭受過嚴重的暴虐和淩辱。

誠然,早年的受虐經曆並不必然導致一個人變成殘忍的罪犯。很多人在幼年時期也遭受過摧殘,但是他們後來成了優秀的警察、軍人、消防隊員、醫生……他們格外懂得憐香惜玉、與人為善。請別忘了,人是有自由意誌的。每個人的自我康複能力也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