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

第五節 工業地理特征

字體:16+-

一、寧夏工業發展概況

(一)基本發展曆程

新中國成立前,寧夏工業基礎十分薄弱。1949年,寧夏工業總產值僅1214萬元,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6.3%。生產設備極其簡陋,僅蒸汽機、內燃機11台、320kW,發電機4台、162.5kW,車床6台,刨床2台,主要工業品產量為原煤1.75×104t,發電量9.7×104kW·h,紙47t,日用陶瓷18×104件,棉布7.25×104m,磚182.7×104塊[5]。

新中國成立以後,寧夏的國有工業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援,發展較快,工業總產值持續增長。在改革開放之前的這一時期,寧夏工業主要圍繞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建立能源工業(如石炭井煤炭基地、青銅峽水電廠、石嘴山發電廠等),圍繞能源的綜合利用,建立和發展高能耗的冶金和化學工業(如石嘴山鋼鐵廠、青銅峽鋁廠、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銀川橡膠廠等),圍繞“三線”建設,由內地搬遷和建設一批工業企業(如大河機床廠、長城機床廠、吳忠儀表廠、西北軸承廠、西北煤機廠等)。寧夏工業由此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發展起來,初步奠定了寧夏的工業基礎。

圖3-10 寧夏主要年份全部工業總產值

改革開放以來,寧夏工業進入較快發展的時期,工業總產值增長迅速(圖3-10)。2012年,全區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3024億元,占工農總產值的88.7%;工業增加值878.63億元,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37.5%。可見,工業是寧夏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和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按照規模劃分,2012年全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85家。其中,大型企業49家,中型企業123家,小型企業646家,微型企業47家,四種規模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分別為1793.08億元、639.75億元、575.32億元和15.85億元。按輕重工業劃分,輕工業企業254家,重工業企業611家,輕、重工業總產值分別為424.35億元和2599.65億元,分別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4.0%和86.0%。2012年全年累計工業用電量741.2×108k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