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

第二節 人地關係

字體:16+-

人地關係地域係統是以地球表層一定地域為基礎的人地關係係統,也就是人與地理環境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聯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動態結構。人地關係地域係統的核心領域是土地利用及其變化。就寧南黃土丘陵區而言,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及對土地資源的過度依賴,使其生態係統結構發生改變,引發了水土流失、草場退化、水資源短缺等一係列變化,而生態的變化又反過來影響著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

一、寧南黃土丘陵區人地關係現狀

(一)人口增長速度過快,人口素質較低

在人地關係中,人是主導的最有活力的因子,在區域可持續發展中,關鍵的因子仍然是人。寧南黃土丘陵區發展滯緩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口數量的過快增長和人口素質的低層次性。一方麵,這裏長期受嚴酷自然條件的製約,人類的不合理行為已使土地承載力日趨下降。由於地理位置偏僻,經濟落後,當地群眾思想保守,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把兒孫滿堂看成是“家業興隆”的標誌,養兒防老意識很深。同時,清苦的生活使撫養孩子的成本極低,多數人至今仍然把多生育、生男孩作為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導致本區超生現象嚴重,人口出生率一直居高不下,是全國生育率較高的地區之一。各縣人口自然增長率均高於寧夏全區水平。另一方麵,作為寧夏乃至全國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回族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快於漢族,這是本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的重要原因。2012年,寧南黃土丘陵區人口密度為78人每平方千米,遠高於聯合國劃定的幹旱地區人口承載的水平(20人每平方千米)。而且目前該區域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達到19.4‰和11.8‰,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寧南黃土丘陵區生產力發展水平低,導致教育文化落後,群眾文化科技素質較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本區人均受教育年限僅為6.37年每人,寧夏引黃灌區為9.55年每人。寧南山區具有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學生的人數分別為引黃灌區的94%、39%、40%和20%,高學曆人力資源嚴重不足。15歲以上文盲人數高達346631人,占寧夏全區文盲人口的56.12%,回族人口多的西吉、涇源文盲人口分別為63.6%和62.94%。這一群體往往思想趨於傳統、保守,隻圖生計而勞作,不善於接受新觀念、新知識和新技術,主觀能動性差,在資源開發利用上很難從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去認識和思考問題,同時還造成傳統生產方式難以改變,工業文明、生態文明的思想難以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