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地理

第四節 民間藝術

字體:16+-

寧夏回族的民間藝術,極具民族特色,蘊含著久遠而又深厚的回族文化,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

一、回族民間故事

回族民間故事包括神話、傳說、故事、笑話。回族通過世代相傳的習俗,將回族宗教、曆史、政治、經濟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藝術地表達出來。目前已搜集整理發表的回族民間故事有一千多個。講故事的人一般是回族中見多識廣、頭腦清楚、記憶力強的回族老人。他們在心情舒暢、勞動閑暇時,與晚輩們坐在一起,通過講故事活動,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又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

二、回族的花兒與口弦

回族人民喜歡唱高亢、婉轉、動聽的民間高腔山歌——“花兒”。寧夏花兒曲調高亢悠揚,歌詞淳樸清新,有著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鬱的民族風格。花兒形式靈活,曲調優美,不用樂器伴奏,即興演唱,想唱什麽就唱什麽,內容非常廣泛。回族“花兒”的題材包括天文、地理、山川、草木、人物、民俗等,內容極為豐富,主要有勞動“花兒”、農事“花兒”、時政“花兒”、儀式“花兒”、生活“花兒”、愛情“花兒”等。唱花兒,已成為回族男女老少生活、勞動、娛樂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口弦是寧夏回族婦女喜愛的一種民間小型彈撥樂器,又叫“口兒”,俗稱“口琴子”或“口銜子”。有竹製和鐵製兩種,竹製的扯線彈奏。鐵製的以手撥勾簧,中間的勾簧裏外顫動,用口腔作共鳴箱並利用口腔變化,調節聲音的變化,形成音階。姑娘們用這種簡單小巧的樂器,傳情達意、彈唱歌謠,豐富文化生活。口弦演奏的曲調悅耳動聽。它的曲調比較固定,有“廊簷滴水”、“珍珠倒卷簾”、“駱駝鈴”、“五哥放羊”、“腳戶歌”等口弦令。口弦的裝飾也很講究,上麵掛著五彩繽紛的絲穗和珠子,有些回族年輕婦女將它拴在紐扣或領口中間當裝飾。這既是愛美的表示,又是有音樂才能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