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典電影讀解

二、解讀方略:盜匪犯罪片基本範式與藝術意蘊

字體:16+-

1.精神價值:對道德規範之外“越軌”生活的刺激體驗

美國學者查·阿爾特曼認為,類型影片的一個突出的特征是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類型影片兼有文化與反文化雙重特性。它們表現出來的欲望和需求並不是主流意識形態中的成分,但是它們又反映主流意識形態的主要信條。……每一種類型都是把某一種文化價值與另外一些價值對立起來,而這些價值正好是被社會忽視、排斥和特別詛咒的。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綜合體能夠實現一個虛幻的夢;這也使觀眾能表現出被禁止的感情和欲望,同時又得到主流文化的批準。”[2]盜匪犯罪片是最能體現這種文化價值上的“二元性”的一種電影類型。觀眾借助影片可以體驗到正統文化和道德規範之外的那種無拘無束、充滿刺激和活力的“越軌”生活,但最終仍歸入主流文化,不至於對社會產生危害情緒和行為。學者羅伯特·瓦修在研究黑幫犯罪片的經典論文《作為悲劇英雄的黑幫分子》中指出:“有人會說真正的城市裏產生罪犯;而想象的城市裏產生黑幫分子;他(指黑幫分子)是那種我們想變成卻又怕真的變成的人。”

2.敘事空間:紙醉金迷的城市與暴力犯罪

19世紀末期,正是美國城市高速發展的時期,美國逐漸從農村社會形態衍化成以城市空間為主的社會形態,大批農村人口和外來移民湧入大城市。在1929年大蕭條之前,美國的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飛速增長,進入了一個繁榮的階段,但與此同時,城市的犯罪率也開始上漲。城市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白人與少數族裔及有色人種之間、中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上層社會與底層平民之間的矛盾分化,在社會文化上也逐漸朝兩極分裂。城市地帶的經濟富裕帶來的物欲橫流和紙醉金迷,讓潛藏在城市郊區和貧民區裏的人們既羨慕又嫉恨,也燃起了某些人內心的不斷膨脹的欲望。因此,有些人不惜鋌而走險,以非法的犯罪活動攫取利益,甚至因此步入高級的社會環境。其中,意大利裔的黑幫犯罪團夥尤其引人注目。19世紀中後期的意大利裔移民受到掌控美國政權的早期“盎格魯-撒克遜英國白人新教徒”移民的壓迫和歧視。他們因此對當權者和有產階級產生了深深的仇恨,從而拉幫結派地自發形成一些組織,以此來對抗上層社會的強權,保障自己的利益。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批一貧如洗的意大利西西裏農民湧入美國的紐約、芝加哥和費城等大城市,西西裏島地區特有的“黑手黨”組織迅速地在這些城市發展起來,他們的勢力也越來越壯大。“黑手黨”最開始並不是一個犯罪組織,而是意大利裔人聚居的社區裏形成的社會組織,有著相當廣泛的群眾基礎。經典的《教父》三部曲便是以意大利裔“黑手黨”家族的興衰史來結構故事的,尤其是《教父2》,講述了由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第一代教父維多·柯裏昂從意大利西西裏初到美國創業時的艱辛生活及其以非法的犯罪活動締造“黑手黨”王國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