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經典電影讀解

三、福特創造的西部片經典 :《關山飛渡》

字體:16+-

☆ 影片檔案 ☆

片名:關山飛渡

外文:Stagecoach

導演:約翰·福特

編劇:杜德利·尼橋爾斯、本·海齊特

主演:克萊兒·崔華、約翰·韋恩

上映:1939年3月2日

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15分鍾

獲獎:第12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最佳男配角,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關山飛渡》是約翰·福特早期最著名的西部片,它與導演另外的三部電影——《俠骨柔情》(My Darling Clementine)、《搜索者》(The Searchers)、《雙虎屠龍》(The Man Who Shot Liberty Valance)——共同被看作約翰·福特電影生涯的四大傑作,正因為影片自身文化上、曆史上、美學上的價值而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關山飛渡》使西部片真正成為一種電影類型,一種文化現象,一個美國精神的載體。它的構圖、剪輯以及故事結構都深刻地影響了之後西部片的麵貌。

1.主題表達:《關山飛渡》與《羊脂球》比較

《關山飛渡》的故事情節以及人物設置都與19世紀晚期法國著名的小說家莫泊桑的作品《羊脂球》神似。但是兩部作品的主題表達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關山飛渡》所表現的環境更像是一幅當時美國的社會風情畫,裏麵的人物都葆有人類最高尚的美德。達拉斯從頭到尾都有同情她的人,最後更是得到了浪子林哥的垂青,兩人也最終走到一起。而《羊脂球》鋪陳的環境則留有普法戰爭的陰影,羊脂球形形色色的旅伴,都是一群明哲保身的偽君子,她隻是被眾人當作一件可以利用的物品,她雖然用身體保住了眾人的性命,但得到的仍是一片冷漠與鄙視。從主題上看,《關山飛渡》代表著一種純粹的樂觀奮進的狀態,這正是當時逐漸成熟的美國社會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開始真正參與世界的事務。美國亟待產生自己的民族英雄,西部牛仔正好適應了這樣的一種角色。而《羊脂球》卻帶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它所表現的歐洲當時正處於極度黑暗也是極度動**的氛圍之下。金錢與權力交織,社會墮落,革命時起時伏。醉生夢死剝削壓迫與憤怒悲觀絕望兩種態度互相纏繞,這是整個歐洲邁向20世紀最痛苦的時期。而從藝術形式上看,兩部作品又有著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嚴格的現實主義。不論是環境的描述,情節的發展,還是人物性格的刻畫與感情的表達,都遵循著一種極其自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