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檔案 ☆
片名:克萊默夫婦
外文:Kramer vs.Kramer
導演:羅伯特·本頓
編劇:羅伯特·本頓
主演:達斯汀·霍夫曼、梅麗爾·斯特裏普
上映:1979年12月17日
國家/地區:美國
片長:105分鍾
獲獎:獲1980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電影、最佳劇本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出現了大批的家庭倫理片,對美國社會和家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們以現實題材、鮮活人物和創新技巧,很快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政治、經濟都暴露了一些嚴重問題,個人主義興盛,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傳統價值觀進行了破壞。加之興起的“性解放運動”和“女權主義運動”為美國帶來了一係列的問題,尤其突出的是家庭問題、婦女地位問題,離婚率高達百分之五十,大量的兒童經曆著來自家庭分裂的痛苦,人們承受著拋棄傳統道德、倫理所帶來的苦難。所以,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呼籲回歸傳統價值觀的聲音開始響起,到80年代掀起了一股強烈的浪潮,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影片《克萊默夫婦》就是站在了這股浪潮的開端上,片中刻畫的獨立母親和單身父親完全符合當時的美國現狀,他們的家庭經曆引起了美國民眾的反思,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影片於1980年獲得了奧斯卡五項大獎。
1.主題表達:當代的“娜拉出走”命題
《克萊默夫婦》講述了由泰德、喬安娜和兒子比利組成的三口之家的故事。泰德對工作過於投入而忽略了妻子喬安娜的感受,喬安娜終於忍無可忍決定離家出走,去尋找新的生活。妻子離開之後,父子兩個相依為命,父親甚至因為照顧兒子失去了原本有著穩定收入的工作,此時喬安娜提出要離婚。為了爭得孩子的撫養權,兩人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最後還是對簿公堂,這才講出了他們多年來沒有“來得及”溝通的很多事情。這部影片拍攝於1979年,經過20世紀60年代女性運動的洗禮,美國女性已經不再甘於隻做終日帶孩子的家庭主婦,並渴望得到自我的尊重,渴望溝通。這也是妻子喬安娜出走的原因。正如易卜生《玩偶之家》裏的“娜拉”一樣,她們都是在資產階級的社會中覺醒的女性形象,並且都處於中產階級,熱愛自己的家庭,但是有一天她們發現,自己隻是被“妻子”和“母親”的責任感束縛了,幡然醒悟,毅然出走,並決心要衝出家庭的牢籠去做一個“獨立女性”。喬安娜的出走就是一個當代“娜拉”的寫照,資本主義的背景下,傳統家庭倫理道德觀念的喪失日益嚴重,喬安娜作為女性解放後的一名普通家庭主婦,憤然出走,向這個社會進行宣戰。影片使反映在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中的夫妻問題得以展現,個人、事業、感情和家庭的矛盾衝突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看起來一切都好的表麵背後是因為冷漠和喪失而即將產生的破裂。喬安娜的宣戰表明,女性並不是一個被圈置在家庭中的母親或者妻子,而是一個個體,應該有自己獨立的事業並贏得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情感回饋。於是在丈夫的事業如日中天時,她滿心的委屈和壓抑無處發泄,毅然選擇了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