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講義

第七節 鴉片案

字體:16+-

道光朝兵事,六年有叛回張格爾之役,十二年有叛瑤趙金龍之役,不旋踵而皆定。清廷之威信尚存,亦恃川、楚立功宿將。楊遇春、楊芳之於回,羅思舉之於瑤,轉戰迅速,而賞功必以旗籍大員居上。實則平回大帥長齡,主張割西城膏腴,封回酋而退守東四城;平瑤欽差宗室禧恩攘功逃責,均暴露勳貴之無能,其事皆不足述。至鴉片一案,則為清運告終之萌芽。蓋是役也,為中國科學落後之試驗,為中國無世界知識之試驗,為滿洲勳貴無一成材之試驗,二百年控製漢族之威風,掃地以盡,於清一代興亡之關匪細也。

三代以後,至清中葉以前,國無外交名義。“外交”二字,作罪惡之稱。《禮記》所謂“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穀梁傳》所謂“大夫無境外之交,束修之饋”。至於國君,則名為天子,即無敵於天下。四征不庭,乃為王者。至力屈於敵,明明卑以事之,仍稱彼來曰“款”,我往曰“撫”。此古來夷夏相對之通例。鴉片案乃引起事變之端。中國之盲於外交,應受事變之教訓,則固不自量力者所必致也。政治不自量力,必使萬國就臣妾之列;學問不自量力,致使國防民用皆自趨於弱與貧,而以強與富讓人。苟非如此,鴉片案何由發生?即發生鴉片害人,烏即成束手屈服之交涉?故鴉片非主因,中國之政與學相形見絀,乃其主因。今先略述鴉片案之來曆。

中國自古有罌粟,詞賦家皆或賞豔其花,農學家或采用其實,為濟荒之用,從未有發明其為毒品者。明萬曆間李時珍作《本草綱目》,始有阿芙蓉一品。時珍解雲:“阿芙蓉前代罕聞,近方有用者,雲是罌粟花之津液也。”又引王氏《醫林集要》,言是天方國種紅罌粟花,不令水淹頭,七八月花謝後,剌青皮取之者。作《醫林集要》者為王璽,當與李時珍時代尚近。天方國用以入藥,據雲紀元前早已傳自希臘,既而流行各國,印度尚為最後。取漿凝為幹塊,款客嚼食如檳榔。明末,始有蘇門答臘人吸食之法。康熙中,台灣平,海禁弛,沿海居民,得南洋吸食法,精思之,遂成中國吸煙特色。流行各省,至開館賣煙。雍正七年定興販鴉片罪至充軍,開館賣煙照邪教惑眾律擬監候,船戶地保鄰佑人等杖徒;失察之地方文武及關監督嚴加議處,是為鴉片定罪之始。時尚未定吸食者罪名也。嘉慶十五年以後,一再飭禁。而自英吉利以公司侵占印度之後,製煙土益精。英商以販煙為大利,始猶泊於澳門,以葡萄牙既有之埠地為卸載轉販地;既且移之黃埔,於貨物中夾帶私售。道光元年,申禁洋船至粵,先令行商具結,所進黃埔貨船,並無鴉片,方準開艙。若行商容隱,查出加等治罪。開館者絞,販賣者充軍,吸食者杖徒,法愈密矣。行商者,粵商十三家,經官立案,開設洋行,以承接外商之販貨來者。其初十三家謂之洋商,而外商則曰夷商。後訂約諱言“夷”字遂稱外商為洋商,洋行並廢,外商得自設行棧銷售。乾嘉以來不如是也。當有洋行時,外商非投行不能銷貨。英人設公司經理貿易,主其事者名曰大班。大班來粵,率寄寓洋行。洋行優其供應,而朘削之無所不至。初定行傭,每兩貨價奏抽三分,繼而軍需出其中,貢價出其中,又與關吏相比,課稅增,規費亦增,取之十倍二十倍於前。而十三洋行為世業,悉索於外商,養尊處優,駕兩淮鹽商之上。今所傳粵中富家刊刻叢書,若海山仙館潘氏、粵雅堂伍氏,皆當時洋行十三家之一也。鴉片不過商品之一,其實即無燒煙案,通商既久,必有變端。一緣葡萄牙擅澳門之先占利益,二緣粵關之加重規費。葡商在澳門,築高樓而居,其商船到者,隻納船鈔,別無課稅。他國之商,船泊黃埔,鈔課並納,又非投行,無寄頓銷售之策。既銷之後,又不能久寓,必回澳租賃葡人之屋,謂之住冬。葡人儼然為各國之東道主,各國皆羨之。而英人商務尤盛,印度又近,重以鴉片之銷行,視中國貿易尤重,而不得如葡人之有根據,嘉慶間,一再窺澳門,葡人輒請中國援助。粵督輒宣諭不許相犯,或且絕其互市,迫令退師;其時英人不敢深抗。中國固地主,有主權。而心不能平,必欲謀一相當之地,以雪見絀於葡人之憤。此一事也。中國關征之法,應本寬大,守“譏而不征”之訓,各關所定征額甚微。以粵關論,乾隆《會典》所載十八年奏銷之額,廣東海關五十一萬五千一百八十八兩,為天下額征最巨之關。其時江蘇海關額征隻有七萬七千五百有九兩。今以上海關為收數最高,年必數千萬。可知通商以後,國家之受惠實多矣。昔時額征之外,或解羨餘,不為常例。而士大夫往往用名刺討關。關督愛才者,過客投一詩,以為可觀,即許其滿載而去。百年以前,中國國民為別一種風味。但國家並無多取之意,官吏自有婪索之能。課賦之外,加以規費,關員之外,加以行商。所領軍需、貢價,未嚐不為公用,而又決非正供。洋行求取於外商者多端,遂分內用外用名目。當康熙間平定台灣,始開海禁,外商通互市之處,原不限定粵中。康熙三十七年,設定海關,英人始來通市。然粵近澳門,寄寓近便,多聚於粵,粵關即迭增重費,外商爭執不見應。雍正中控於大府,稍稍裁減,未幾如故,乃有移市入浙之誌。商舶赴舟山者日多,粵督爭之,奏請浙關增稅使倍於粵。朝旨亦以寧波番舶雲集,日久留住,又成一粵之澳門,將示限製,許增浙關稅。未幾複定製,外商不準赴浙貿易,歸並粵港。粵洋行益據壟斷之利,誅求不已。於是乾隆二十四年英商喀喇生遣通事洪任輝仍赴浙,請在寧波開港。而浙撫已奉新令,悉毀定海關夷館。聞又有舟泊舟山,發令驅逐,斷其岸上接濟。洪任輝憤甚,自海道至天津,乞通市寧波,並訐粵關陋弊。七月,命福州將軍來粵按驗,得其與徽商汪聖儀交結狀,治聖儀罪,而下洪任輝於獄,久之乃釋。後又禁絲斤違禁出洋,亦為英商所不便。隱忍既久,乃於乾隆五十八年,英王雅治遣使臣馬戛爾尼等來朝貢,表請派人駐京,及通市浙江寧波、舟山、天津、廣東等地,並求減關稅。不許。六十年,複入貢,表陳中國大將軍前年督兵至的密,英國曾發兵應援。的密,即廓爾喀也。奏入,敕書賜賚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