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卡特爾一樣,艾森克的人格理論也是建立在經驗實證基礎上的。他的人格維度論的基石仍然是心理測量學而不是臨床診斷或者理論探討。艾森克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所關注的心理學研究領域之廣,著述之多,在心理學史上實屬罕見。下麵就其理論貢獻與不足對艾森克的人格理論做一個簡要的評價。
一、理論貢獻
(一)理論啟發性強
與卡特爾相比,艾森克的研究激發了更多研究者從事人格研究的熱情。艾森克不僅重視因素分析法在建構人格理論中的作用,而且還非常重視人格生理基礎層麵的研究並且身體力行。直到現在,以艾森克的人格理論為假設開展的研究仍然層出不窮,這足以說明他的理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另外,艾森克涉獵的領域很廣,也是其理論啟發性強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理論具有可驗證性並強調精確性
艾森克像卡特爾一樣孜孜不倦地追求測量方法上的精確性,並且極力用實證研究對理論進行驗證。艾森克甚至有過於追求人格理論必須可以驗證這一標準的傾向,以至於即使發現有些特質是獨立於三維度而無生理基礎時,他也會將其排除於人格基本結構之外,這遭到了包括大五人格在內的其他人格理論家的批評。由此可以看出,艾森克是“科學人格理論必須可驗證”這一準則的忠實實踐者。
(三)理論的簡約性強
正是由於艾森克堅持理論必須可以驗證,使得他的理論極其簡單,在人格理論中,沒有幾個理論像人格維度論如此簡單卻又有如此強的解釋能力。行為主義者雖然隻用刺激反應聯結與強化理論來解釋行為,但嚴格來說,這種理論並沒有涉及人格的核心成分。在這一方麵,艾森克與卡特爾又明顯不同,卡特爾提出的16種常態特質與12種變態特質,相比於艾森克的三維度說複雜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