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

第六節 理論評價

字體:16+-

布魯納(Bruner,1956)在評價凱利的理論時,認為它是1945—1955的十年間,對人格理論的唯一重大貢獻,是一個新的、有價值的理論。雖然,凱利的認知理論與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理論、特質理論相比,沒有產生巨大的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特別是在理論提出的最初20年裏,幾乎不太受人重視。但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隨著認知心理學的興起,人們開始關注凱利的理論。至今,它仍是許多人格心理學家和臨床治療或心理谘詢人員所推崇的理論之一。

一、學術貢獻

(一)豐富了人格理論的認知向度

凱利的理論代表了當時認知心理學興起的趨勢,“特別是在人格的研究裏有一股猛烈的趨勢,便是強調認知變項,尤以美國為甚。”(Klein,Barr & Wolitzky,1967)凱利將認知作為人格發展的首要因素來看待,形成了其獨到的認知建構理論。這是之前的許多人格理論學家所不及的,其理論觀點從深度和廣度上超過了一些派別的理論學家。凱利的個人建構論顯示出兼容並蓄的特點,是許多人格理論的綜合。雖然,凱利的個人建構理論一般被認為是認知的人格理論,但是,凱利本人拒絕給自己的理論標上任何稱謂。他注意到其理論除了認知外,還會被描述為人本主義、現象學、心理動力學、存在主義,甚至行為學派。按照凱利的觀點,若要他選一稱謂,他自認為可能是人本主義,因為人本主義強調人的創造能力並對人類持樂觀的態度。總之,凱利對人格理論的最大貢獻還是其認知建構理論體係。

(二)發展了有效的人格評價工具

凱利發展了一種嶄新的且與理論相關聯的評鑒技術——角色建構測驗(REPT)。角色建構測驗由於是直接來自於其理論,代表著一種重要的評鑒方法。雖然它曾被人批評為彈性太大、難以控製,但是有人認為它是相當有想象力的方法,且易於量化。近些年,它的應用已擴展到心理治療工作範圍以外,如工業心理學、廣告心理學、市場調查、職業輔導等領域都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