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學

第二節 理論觀點

字體:16+-

一、人性觀

榮格對人性的觀點要比弗洛伊德積極。弗洛伊德將潛意識的心理看做是不被自我和社會所接受的本能和衝動,榮格認為潛意識也具有積極的力量,包含著智慧。與弗洛伊德對人性宿命的消極態度不同,榮格對人類的前途並不悲觀,他相信人是成長的,相信人類能夠把握自己,朝向平衡、完整的方向發展,最終達到和諧、寧靜的心理狀態,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因此他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

二、人格界定

榮格認為人生來就有一個完整的人格,人生的目標就是在原有完整人格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發展其多樣化、連貫性和和諧性,而避免分散性和相互衝突。這個具有原始統一性和先天整體性的人格稱為心靈(psyche),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無論是意識的,還是潛意識的,其作用是調節和控製個體,使之與環境相適應。在榮格的著作中,他將心靈作為人格的專用語。

三、人格動力

榮格認為,人的整個人格和精神是一個相對封閉的且不斷變化的動力係統。所謂相對封閉,是說我們必須把它當作是一個鎖閉在自身之內的完整的係統。

人格動力的源泉來自心理能,榮格有時用力比多來稱呼這種心理能。但這個力比多並不局限於生理方麵的性的欲力,而代表著一般生命的能量。對力比多的嶄新解釋,是榮格與弗洛伊德的基本分歧所在。弗洛伊德將性的作用視為他精神分析學說的基礎和心理的原動力,性的觀念貫穿了他學說的始終。榮格將力比多解釋為普遍的生命力,認為它包括了生殖、生長和其他活動,性欲隻是眾多的、生理的、心理的功能的一種而已。榮格認為力比多是一種能,是所有精神方麵的能,它能夠被用於滿足更重要、更高尚的需要,而不僅僅是在性欲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