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

第三节 研究方法

字体:16+-

阿德勒主要采用临床法收集数据,建构理论。他的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概念均是从临床咨询中总结、建立起来的。与弗洛伊德和荣格不同,阿德勒是现象学取向的,即以个人主观的世界观作为解释其行为含义的基本要素。阿德勒在心理治疗中从来访者的主观参考架构去看现实世界,重视个体知觉外在真实世界的方式。

一、早期记忆法

阿德勒也非常重视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他认为早期记忆是发现个人生活风格起源的方法之一。当让一个人回忆他幼年的事件时,他回想起来的事件不是随意想起来的,而是与他的生活风格有密切相关的事件。个体会从自己的记忆库中选择与他所处情境中最有关联的事件,或者说,个体选择的是那些对自己生活和行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保存在记忆系统中。因而,它所选择的记忆事件代表了“他的身世”。为了能用个体过去的经验培养自己的生活风格以达成他的奋斗目标,个体会多次重复“他的身世”。

一个人能回忆出的早期记忆事件是具有启示性的,因为这一事件是对他产生最具影响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他所采取的生活风格的起点。

阿德勒有关早期记忆的作用引起了后期研究者的兴趣,出现了许多的研究,沃特金斯(Watkins,1992)综合了1981~1990年间根据阿德勒理论对早期记忆研究的30多篇论文,得出了关于早期记忆的几个特点:

1.精神病人的早期记忆与正常人的不同。精神病人的早期记忆多具有负面情绪与认知色彩,如恐惧、焦虑情绪,被动于外控信念等。而且,精神病人早期记忆的内容会随治疗的进程而有所改变,其早期记忆的正确性会提高。

2.男性不良青少年和罪犯的早年记忆比正常人的早期记忆具有较多的负性情境特征,如疾病、创伤事件、违法行为、受欺负,独处于不愉快情境的经验。

3.在催眠状态下所引起的早期记忆与在清醒状态下的早期记忆不同。

4.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和不同行业者的早期记忆不同。

但是,对于上述的一些差异的原因并未探索清晰。

二、心理治疗

阿德勒不认为适应不良的人是需要治疗的病人,他们主要是社会兴趣不足,因此阿德勒治疗的目标是培养来访者的社会兴趣,这当中伴随着提高其自我察觉能力,并修正其基本假设、人生目标及基本观念。治疗会教育来访者以全新的方式去看待自己、别人与生活,协助来访者克服挫折感与自卑感,修正其观点和目标,修改错误动机与对生命的假设,改善生活方式,协助来访者感受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协助来访者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人。

阿德勒学派的治疗程序可分成与目标相呼应的四个阶段:①建立合作性治疗关系;②探索来访者内在的心理动力(分析与评估);③激励来访者形成自我了解(洞察);④协助来访者做出新的抉择(引导与再教育)。

阿德勒学派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建立在合作、互信、尊重与目标一致的基础上。阿德勒学派的咨询师是以建立关怀、全心参与和友谊的关系来与来访者合作解决问题的。治疗过程必须是用在处理来访者觉得重要,且愿意讨论与改变的个人课题上,才会产生效果。阿德勒学派的治疗者会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当事人的问题,并加强当事人对自己生活应负的责任。

探索来访者的心理动力是通过主观性与客观性会谈实现的。在主观性会谈(subjective interview)中,咨询师协助来访者尽可能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咨询师的倾听与反应,是主要的催化力量,并伴随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叙述持有的困惑、赞叹与兴趣,可自然引出来访者对于故事的质疑。客观性会谈(objective interview)则致力于收集有关心理障碍的资料,如心理障碍的发生过程、诱发事件和治疗史,社交史以及应对方式等。在这个阶段,当事人有两项目标须达成,一是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二是了解此种生活方式对自己生活中各项功能的影响。

阿德勒学派深信个人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所以只有在洞悉隐藏在自己行为内的目的为何时,自我了解才可能发生。阿德勒学派所认为的领悟(insight),是指了解来访者生活中不断运作的动机为何的意思。咨询师鼓励当事人发展出洞察力,以察觉错误的目标与自我挫败行为。解释是促进洞察的技术,并且其重点是放在当事人此时此地的行为及意图中的期望。阿德勒学派的解释跟生活方式有关,即在评估当事人的生活方式后,借助解释令当事人察觉其生活的方向、目标与意图、其自我逻辑及其运作规则、行为。通常,解释的焦点放在行为及其结果上,而非行为的成因。

治疗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行动导向阶段,帮助来访者重新定向,让他能再度领悟并去行动。在引导中,当事人须做决定,并修正自己的目标。此阶段的焦点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现全新且更有功能的选择。治疗历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通过引导与再教育,使洞察能化为行动。此阶段的焦点是协助当事人看见新而光明的选择,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去冒险,在生活中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