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疾病及其治療
艾裏克森和弗洛伊德一樣認為,適應良好的個體是能夠完成愛與工作這兩件事的人,而表現出精神症狀的人也不是沒有可能適應良好,至少他們可以通過對其內心衝突的分析澄清那些被掩蓋了的正常的心理功能。
(一)精神疾病的根源
當正常的、勝任的自我因為社會性創傷、身體疾病和危機解決的失敗而受到嚴重削弱時,精神疾病就會出現。艾裏克森舉過一個例子來說明精神疾病的這些成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個年輕的士兵從前線歸來以後,因為嚴重的頭痛和焦慮而不得不住院治療。這種情況之所以發生,一方麵是因為他沒能發展出一個足夠強大的同一性以抵擋對於戰爭的恐懼;另一方麵是由於持續的高燒帶給了他強烈的虛弱感,還有一方麵是因為目睹戰友犧牲,感覺失去了社會支持。
除此之外,艾裏克森還談到一些可能阻礙成長危機有效解決的病態行為,例如,在口唇期裏突然強製給孩子斷奶;在肛門期進行大小便訓練時過於嚴厲或縱容;在孩子玩弄**時父母反應過度,用權威、專製來打壓孩子的精神等等,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精神疾病的產生。
(二)精神疾病的種類
艾裏克森認為精神疾病表現出的隻是症狀程度的不同,而非類型的不同。但他還是會使用一些標準的精神病學命名術語,隻是小心地不讓這種標簽成為自我驗證的預言。也就是說,盡量避免患者遵從某種錯誤的期望,如把“強迫症”“病人”這種定義作為一種消極的同一性。
(三)精神疾病的治療
艾裏克森自認為是一個十足的精神分析學家,因此他所提出的治療目標與弗洛伊德相類似,比如,要探求無意識和童年經曆等。不過在艾裏克森看來,病態症狀不僅僅代表的是某種本能驅力沒有得到滿足,更常見的是代表著一種不顧一切地想要發展和維持同一性的努力。治療就是要幫助患者用一種更具建設性的方式來獲取同一性,從而減輕這種症狀。對於精神分析式治療的療效,艾裏克森也有比較清醒的認識。他認為標準的精神分析式治療中包含有暗示甚至是偏頗的成分,還指出它比較適用於相對健康且有能力改變的病人,如果讓不適合的人接受治療,隻會令他們更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