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德和米勒試圖整合精神分析和赫爾的學習理論,提出比這兩個理論更高級、更實用的理論。他們使弗洛伊德的概念客觀化,主張必須用操作性定義來界定概念,這樣他們就把精神分析概念實際轉化為可以用實驗檢驗的術語,如:①以強化原則取代快樂原則;②以使個人與外界發生關係的高級心理過程以及學習驅力和技能的精確描述,取代了廣泛的自我強化概念;③以傳遞思維和推理由暗示產生反應的抑製來定義誘因動機;④把治療過程的遷移作為泛化的事例;⑤按照學習的基本原理解決內部心理衝突;⑥以物理和社會變量比弗洛伊德理論更精確地說明現實的性質。
多拉德和米勒用學習原理來說明心理動力過程,因此搭起了動物學習實驗和臨床心理治療之間的橋梁。他們重新界定了刺激、反應,同時還加入社會文化變量和文化人類學的資料,產生了一種最後得以改變人格理論本質的融合體。他們不僅提出人格是習得的,而且對人格發展及其適應等問題都作了詳細的說明。另外,他們既詳細分析了神經症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變量,也詳細分析了神經症治療過程所必需的各種因素,從而推動了行為治療的進一步發展。
但多拉德和米勒由於使用老鼠來研究人類的行為而經常受到人們的批評,如動物和人類的學習是否可以用同樣的理論來說明和解釋?所有的行為是否都可以在實驗室控製的情況下進行研究?對人類而言,實驗室內外情境的意義是否相同?等等。他們過分強調原始驅力在人類行為中的決定作用,相對忽視了自我意識對行為的重要影響。此外,他們還過分強調受環境刺激所規範的習得性行為,而輕視遺傳因素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