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凌涛驾驶着大众桑塔纳和叶凌剑一起来到了北城大学。车子停在了北城大学的西院。
“好像东门的校门口是其中一处尸块的发现地吧?”叶凌涛问道。
“对,黑色塑料袋,500片肉片。”
“先去那里看看。”
两人步行来到北城大学的东门校门口,附近有一个垃圾站,在那里,找到了一袋盛着煮熟泛着白色的500肉片。
“可以肯定,凶手是夜里进行抛尸的。因为这里紧邻闹市区,周围烟火气很旺。如果白天抛尸被发现的可能实在太大了。我觉得凶手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作案工具呢?”叶凌剑问道。
“我觉得是电动车,或者……汽车。但是那个目标太大。还是电动车的可能性高一些。”
“走吧,进去问问。”叶凌涛又说道。
两人从东门校门口走进了北城大学。
北城大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它建校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城大学。
京师大学堂(1898-1912)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总理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
民国时期
国立北城大学——民国初年(1912—1916)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城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城大学首任校长。
1914年,胡仁源任北城大学校长。此时已有黄侃、辜鸿铭、钱玄同、马叙伦、陶孟和、冯祖荀、何育杰、俞同奎等名家在北城大学任教。
国立北城大学——五四运动前后(1916—1927)
1916年12月,蔡元培出任北城大学校长。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被视为北城大学校史上的一段辉煌期,奠定了北大的传统和精神。
1917年1月9日,北城大学开学,蔡元培在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国立北城大学——三十年代(1927—1937)
蒋梦麟校长1927至1929年间,北大处于动**之中,并遭到摧残。奉系军阀攫取北城政权后,于1927年宣布取消北大,与北城其他八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京师大学校。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先将其改为中华大学,复改为北平大学,复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北大学院。1929年北大宣布自行复校,国民政府于8月6日恢复国立北城大学。
1930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蒋梦麟开始执掌北大,翌年一月正式就职。蒋梦麟改革北城大学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针“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校长治校”,改评议会为校务委员会。
1931年,北大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设立合作研究特款。动工兴建新图书馆、地质馆、灰楼学生宿舍等三大建筑,修建了大操场;理科各系设施得到相当的改善。
1932年6月,北城大学实行学院制,设文、理、法三个学院,胡适、刘树杞、周炳琳分别出任院长。
1935年,北大已建成实验室40多个,实验仪器6716件,标本15788种,药品及实习用具3100多件,设备条件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9月,北城大学奉国民政府令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天津的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临时大学前往昆明,4月2日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办学条件艰苦,校舍紧缺、缺少仪器、资金不足。部分师生不得不兼职以维持生计。尽管条件艰苦,国立西南联大办学九年间本专科、研究生毕业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办结业典礼,联大宣告结束。
国立北城大学(1946—1949)
1946年7月,胡适先生由美返国,9月正式就任北大校长,致力于北大之全面复兴。
新中国时期
北城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1949—1966)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城师范大学。
1952年,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城大学;北城大学、华清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城农业大学;北大工学院并入华清大学;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城医学院;北大地质学系与华清大学等校有关系科﹐组建了北城地质学院;北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城政法学院。院系调整后的北城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原来北大、华清、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城大学文理两科的扎实基础。
院系调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图书馆学系,1960年重建政治学系。
1955年,为了尽快建立中国的核工业体系,北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技术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并在中国计算机研究起步阶段就办了计算机学习班。
北城大学——“**”期间(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发“五一六通知”,**拉开帷幕。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后,北大开始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法招收工农兵学员。第一届入学新生2242人,其中北城总校1676名,汉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城大学电子仪器厂和北城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在北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简称150机)。
1975年,北城大学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
北城大学——改革开放后(1976~)
1979年,成立力学系。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1983年,考古学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选教授任所长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逐步实行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设立方正集团、北大青鸟集团等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996年10月,北大成为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北城大学100周年校庆1998年5月,成为国家高等教育“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5月4日,北城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百年校庆。
2000年4月3日,同根同源的北城大学与北城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城大学。原北城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城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城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城大学医学院脱离北城大学,独立为北城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城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2001-2002年,北城大学先后组建成立了政府管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物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2002年2月,时任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院士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中国现代印刷革命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当代毕升”。
2014年5月,北大启动“燕京学堂”项目,为来自中国海内外一流大学的学生开设的一年制“中国学”硕士学位。9月3日,《北城大学章程》正式核准、生效。
2015年10月,北大校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青蒿素。
2016年1月5日,发布首次自主设计的北大学位证书,于2016年1月起正式启用。5月,北城大学心理学系更名为北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8月29日,学校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举办北城大学深圳校区备忘录。9月20日,北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正式揭牌。
以上,就是北城大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这是一所综合了所有文化,集结了所有高材状元的大学。但是,一起碎尸案使它蒙上了一抹白灰。
刚走进大厅,叶凌涛就见到了北城大学的副校长——高启诚校长。
“你好,我们是北城鼓楼公安分局的刑警。我是刑警大队队长叶凌涛,这是我的双胞胎弟弟,叶凌剑。”叶凌涛作了一番介绍。
“我说你们怎么长的那么像,原来是双胞胎啊。真不错,刑警双雄啊。”
“警队也是这么说。”叶凌剑插了一句。
“行了,聊正事吧。我们这次来是想向你们核实一些情况。”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高校长笑着说。
“我想外面的舆论令你们压力很大吧。”他又补充道。
叶凌涛苦笑了一下:“是的,但案子迟早会破的。这是2019年,不是1990年。各种刑侦技术侦破手段都已经进步了一大截,凶手不可能逃掉。”
“我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
“好了,回到正题。我想问问余爱君在学校的日常活动。嗯……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还有她的人际关系,她在学校有朋友吗,宿舍的女生和她熟吗?”
只见高校长一脸的歉意:“对不起,很抱歉这些东西我都无法告诉你。你需要去问班主任和宿管阿姨。”
“那你能告诉我什么?”
“我能告诉你,余爱君品学兼优,是个好孩子。就这么多。”
“好吧,她的班主任在哪?”
“正在上课,你可能需要等一会儿。”高校长看了下手表。“对不起二位,我还有点别的事,不能久留,你们就先在会客室等一下吧。抱歉。”
“没事,请带我们去。”
二人在会客室等了将近40分钟,就在叶凌剑即将毛躁起来的时候。一个面目清秀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走进了会客室。
“你们好,我是余爱君的班主任,我姓赵,叫我赵凯就好了。”
“你好,我们是北城鼓楼分局的刑警。核实一下情况。”
双方握手,各自落座。
“余爱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在班里的表现如何?”
“嗯……怎么说呢。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姑娘,爱看书,没事总是往图书室跑。至于在班里的表现,非常好,没有任何值得挑剔的。她可以说是一个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的好学生。”
“她散漫吗?”
赵凯摇摇头:“并不。我说过了,她非常内向。很安静的一个女孩,不打不闹,也不爱与人交往。”
“对了,碎尸案的死者是她吗?”赵凯问道。
叶凌涛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这么说,她在学校没有熟人?或者说知心的朋友?”
“我想想……好像,有那么一个。因为我经常看到她俩在一起。”
“叫什么名字?”
“迟秀丽。也是个挺内向的女孩。”
“她和余爱君关系很好?”
“应该吧。我也不太清楚,你可以找她问问。她也读大二,和余爱君在一个班级。”
叶凌涛想了一下,然后说:“还有一点,余爱君是哪天报的失踪?谁报的案?”
“好像是保安小李,对,是他。具体哪天记不清了。不过他好像不是发现余爱君失踪的人。发现她失踪的人是迟秀丽,迟秀丽又找到校保安部,小李这才打的报警电话。”
“我知道了,谢谢你,赵凯先生。后续如果还有问题,我会再找你。麻烦了。”
“没事,应该的。希望你们早点抓住他。那个变态恶魔。”
变态恶魔?难道学校已经开始这么叫他了?难道学校已经传开了?叶凌涛叹了口气,现在网络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更是飞快。说不定已经有人在议论这个案子了。但他们还没有公布受害者的身份,这也许不会给大学和社会造成太大恐慌。可是迟早会泄露的,叶凌涛知道,他们包不住火。今天晚上快音上就会有视频,更新警方的调查进展,也就是他们来过北城大学的事。这样一来碎尸案的受害者身份肯定藏不住。
过了10分钟,叶凌涛和叶凌剑已经站在了北城大学南院宿舍二区的三楼。坐在他们对面的是一个年纪看上去只有20岁,一脸稚气的孩子。她的头发扎成了一个马尾辫。
“你是迟秀丽?”
“是……是我。”女孩胆怯地答道。
“别紧张,我们只是来核实一点情况。”
“那个被……碎尸的人,是小爱吗?”迟秀丽颤巍巍地问道。
叶凌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末了,他只是点点头。“余爱君和你是什么关系?”
“我们只是朋友。”
“很好的朋友吗?”
“算是吧。”
“她平时喜欢做什么?”
“看书。她没事就会去图书室借书。”
叶凌涛想,看来和赵凯说的一样。
“她都借什么书?”
“侦探小说、言情小说。”迟秀丽答道。
“她都看什么侦探小说?”
“就是谋杀、推理、破案。”
有点意思。
“你是哪天发现她失踪的?”
“嗯……1月14日。对,那天她没回宿舍,也没来上课。我就感到事情有些问题,然后又过了两天,她还是没回宿舍,在课堂上也没看见她。我就觉得不对劲了。”
“于是你联系了校保安部,让他们报警?”
“是的。”
1月14日,叶凌涛想到,这么说,到案发一共是6天。
“我有点不明白,一个女孩,几天不回宿舍,不上课,你们就不觉得奇怪吗?”
迟秀丽有些难为情地笑了:“你知道,现在的女孩,现在的大学,几天不回宿舍不上课这都是很正常。更何况小爱她本身就很孤僻,很内向,所以她失踪了根本没人在意。只有……我。”
是啊,现在的大学生。约炮、逛夜店、纹身、飙车、喝酒、抽烟,哪个不敢干?叶凌涛觉得自己真的落伍了。他看了看迟秀丽,说:“她住在哪个角落?”
迟秀丽指着一个上铺的位置说道:“就那里。”
叶凌涛攀着阶梯来到了上铺。被子叠的很整齐,枕头放的很端正。他翻了翻被子——没有发现。他翻了翻枕头——那下面放着一本书。他看了眼书名——《漫长的告别》。是个叫雷蒙德?钱德勒的美国作家写的。他将那本书收好,下了阶梯。
“后续如果有问题,我们还会再找你。记住,这次见面的事尽量不要声张。虽然我知道过不了多久全北城都会知道死者是北城大学的大二女生这一事实。但我希望能捂多久就捂多久。谢谢。”
迟秀丽点了点头。
“对了。你确定余爱君在外面或者校园内没有认识其他朋友吗?”
“确定,没有。”
“好的,再见。”
“嗯……等一下……”
叶凌涛回过身来,问道:“怎么了?”
“有个事你可能会想知道。”
“什么?”
“小爱最近老是喜欢往书店跑,我总觉得……那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或者人在等她,使她迫不及待地想去。”
叶凌涛似有所悟地点点头:“谢谢你,我知道了。”
叶凌涛和叶凌剑驾驶着大众桑塔纳回到了鼓楼分局。而等着他们的,是即将毫无线索可查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