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

第三章

字体:16+-

凌晨两点,杨鹏一个人在客厅悄悄打开了电视并将声音调到最低。

四频道是央视国际频道,凌晨两点重播新闻联播。杨鹏平时很少看这个频道,除非有特别重要的新闻才会打开这个频道。

杨鹏家不算大,一百多平方米。副省级的住房杨鹏还没有分到,即使分到估计也暂时住不进去。因为没有时间装修,也不想让别人给自己装修。如今给领导装修房子是个黑窟窿。领导一旦分下房子,立刻就有无数亲朋好友找来要给你装修。他们知道你没有时间装修,也不知道该怎么装修,都会大包大揽,什么也不用你操心。装完了,如果坚持要给钱,顶多让你象征性地给一笔。第一你根本不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钱。第二会给你装得豪华如五星级宾馆。第三你欠了这份情,将来会索要十倍、百倍,甚至数百倍、上千倍的回报。第四你根本不知道给你装修的这些材料环保不环保,给你挂上去的字画,究竟是真是假。

什么是低级错误,这就是。

杨鹏已经多次告诫自己,绝对不能干这样的事。

除了中央领导的外事活动,今天的新闻联播并没有什么重大新闻和重要消息。一直等到二十三分钟左右的时候,才看到了有关临锦市雨润公司的报道。

前面是对公司的简单介绍,紧接着是对这个公司项目的前景评析,

最后出现的是对公司负责人的直接采访。

当看到女董事长的画面时,杨鹏忍不住叫出声来:

“……呃!夏雨菲!”

怎么会是她?!

夏雨菲!

杨鹏像被人抽了一鞭子似的僵在了那里。

居然会是她!她怎么会在临锦?

快十年了,杨鹏一直挂念着她,从来也没有忘记过她。

没错,就是夏雨菲。

就是她,夏雨菲!

终于知道她在哪里了!

杨鹏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他高考的分数并不高,比最低录取线只高了两分。省理工大学尽管是所一本院校,但同国家重点院校相比,毕竟还差得很远,所以他从入校的那一天起,就发誓要刻苦努力,一要有好成绩,二要考研考博。

杨鹏知道自己没有其他选择。他上大学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弟弟妹妹因为他上大学而只能放弃上高中考大学。

其实弟弟妹妹的学习成绩始终很好。妹妹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也是老师非常看好的学生。让妹妹上完初中辍学回家务农,几乎是活生生地斩断了她的大好前程。

父亲的决定严厉无情而又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即使老师来家里苦口婆心地劝了两个多小时也没能让父亲回心转意。

杨鹏至今也忘不了妹妹那一整夜的哭泣声,让他压抑、窒息、无奈而又揪心。而妹妹的哭泣声,也就成了他这么多年发奋拼搏的原动力。

从杨鹏上高中开始,一直到上大学,一家人节衣缩食,起早贪黑,就是为了给杨鹏一个不尴尬、不落魄、不太拮据困窘的大学生活。

弟弟到了农闲时节,就跟着父亲外出打工。妹妹和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种地养猪养羊,服侍苍老多病的爷爷奶奶。

就在杨鹏上学考研读博的这些年间,爷爷奶奶相继过世,老迈的父

亲不能继续外出打工。弟弟独自留在城里,成了一家南方民营企业的合同工,而妹妹则长成了一个朴实硕壮的农村大姑娘。

杨鹏虽然没有考到国家一流大学读研读博,但作为省里为数不多的“文革”后前几批全日制在校博士生,没出校门就被各行各业、各级政府部门所争抢。那时候还没有真正实施公务员制度,学校毕业就可以直接分配到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那时候杨鹏的父母希望杨鹏能到央企国企工作,没有别的,就是因为央企国企待遇好,工资高。当时行政部门普遍的工资水平就是千把元,而省城的一家央企的年薪居然达到了三万左右。那时候的“万元户”,即是富豪的标志。三万元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最终的结果,杨鹏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报名选择了省委组织部。老师的一句话打动了他:“眼光放远点,大丈夫胸怀天下,心雄万夫,只盯着钱如何成就大业?”

在婚姻问题上,杨鹏也确实像党校同学任月芬说的那样,有心无胆,坐失良机。

大学期间,杨鹏为了省钱,从来没给自己置过一身像样的服装。二十多块钱一双的皮鞋,对他来说就是天价。从一年级开始,整整四年,一直穿着妹妹千针万线纳鞋底做成的粗布鞋。食堂的饭菜,五角钱以上的他极少吃。那年暑假打工,杨鹏用在小煤窑拉煤打工的钱买了一件的确良衬衣,一直穿到博士毕业都没舍得扔。

杨鹏后来回忆这段时光,自己在婚姻观念上的自卑感,完全来自家庭的困窘和生活上的拮据。

谈恋爱对杨鹏来说,简直是一件奢侈无度、自不量力的事情。家境是绕不过去的坎,妹妹的啜泣声也无法让他有此奢想。

他不知道是缺乏自信,还是过于自卑,直到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才暗恋了一个女生,一直等到读完了研究生,直到第三年又考上外校的博士生时,他才鼓足勇气给对方写了一封信。

杨鹏在农村上学晚,这个女生比他低四届。女生因为上学早,转学时又跳了一级,所以年龄比杨鹏小了七岁。女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个

子不高不低,衣服整洁而又舒服,脸庞清纯而又俊秀。

在大学期间,杨鹏不论是读本还是读研,每天准时凌晨三点半起床,在学校公园的凉亭里背诵外语两小时,锻炼身体一小时,回宿舍洗漱半小时,七点钟准时吃饭。每天午睡半小时,晚上九点半宿舍熄灯准时睡觉。

刚开始时,杨鹏的这种作息时间只是一个暂行计划,当时自己也没想到能一直坚持下去,以至于坚持了整整四年,一直到考上研究生时,仍然是四点前起床。这个作息时间已经成了他的生物钟,倒头就睡,准时醒来,前后误差最多不会超过十分钟。

杨鹏三点半起床,当初只是为了能占住一个背记单词的好位置,因为只有学校的凉亭里才有灯光,才能让他看清笔记和书本上的内容。但这个地方如果来晚了,就没了位置,上大学尽管不像高中那样拼死拼活,但刻苦用功的学生依然不在少数。只有四点前,这里才会非常清静,才会让自己占到最合适的位置。

一直到了读研的时候,杨鹏才遇到了一个有力的竞争者,就是那个让他看一眼就暗恋上了的女生。她每天都来得很早,四点左右肯定会站在凉亭的灯下。于是他能很清楚地看到她的一举一动,包括她的衣着和容貌。她并不像农家子弟,也不像官二代富二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不会出身贫困家庭。刚开始杨鹏以为她不会坚持很久,第一这样的女孩子不会长期住校,第二也不会这样勤奋吃苦,第三她犯不着这样拼命攻读,像她这样的女孩子将来要啥有啥,颜值就是女孩子的通行证,只要不犯低级错误,她的前程一定会鲜花遍地。还有,女孩子的发奋努力,是会毁容的,漂亮的女孩子会把面容的保护当作生命大事。北方的天气冬天干燥寒冷,夏天高温酷热。尤其是数九寒冬,朔风刺骨,杨鹏站在这里不到半小时就会冻得手脚冰凉,一个细腰秀发、轻柔纤弱的女孩子绝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但他错看了她,除了狂风暴雨,即便是冰天雪地,她都准时来到这个凉亭之下。他们之间极少说话,不是一个专业、一个系、一个年级,也不是同龄人,而且是异性,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以杨鹏这样的个性和家庭背景,更不会主动搭讪人家。

除了偶尔打个招呼,或者面对面时礼节性的问候,两个人从来没有认真交谈过,一次像样的对话也没有。

杨鹏唯一清楚的是,这个女孩子看他时的目光十分柔和。同他打招呼时,总让他感到那么暖心和温情。

也许就是那么轻轻一眼,那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让杨鹏很快如痴如狂地偷偷地喜欢、迷恋上了她。

杨鹏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关注她、了解她,并且知道了她的名字:夏雨菲。

夏雨菲,一个让他感到温馨而又让他心跳的名字。

三年时间里,他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接触。最令他动心的一次是那天刚刚下过大雨,天气晴好,但处处积水,她上台阶时,由于穿着胶底鞋,不慎滑倒在凉亭上。那天他正好就在近处,瞬间就把她扶了起来。没想到她那么轻,一用力,几乎把她整个人抱在了怀里。他和她的脸那么相近,他闻到了微微的发香,也看到了她耳旁一绺细细的鬓发和脸颊两旁淡淡的娇羞。还有那轻轻一声“谢谢”,让他看到了她那一排亮亮的细牙和柔柔的红唇。

杨鹏对夏雨菲产生了刻骨铭心、异样感觉的一次,是他的一次挨打,也是他此生唯一一次在学校打架。

以夏雨菲的容貌和气质,学校里对她疯狂追逐的男生自然不在少数。

那一天不到凌晨四点的时候,一个夏雨菲同级的男生居然也来到了凉亭。其实那个男生长相很差,一看就像个赖小子,估计顶多也就是个一般的富二代或官二代。但这样的男生胆子大,缺家教,行为粗野,在学校里称王称霸,无人敢惹。他看上了谁,就一定要追到手,时间长了,女生的拒绝在他眼里就成了挑战和对抗,也就成了他教训和惩罚的对象。

夏雨菲是他的一个目标。

“你躲在这里,以为我就找不到你了?”那个男生一到凉亭就来了这么一句,根本没有把四周的人当回事。

夏雨菲没有理他,仍然在默默地背着英语单词。

那个男生见夏雨菲不理他,不禁恼羞成怒:“装什么蒜!没听到吗?”甚至要上来动手动脚。

一般来说,碰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避之唯恐不及,躲得远远的,一声不吭。

但这次不同,夏雨菲是杨鹏心仪的女生,也是在凉亭时间最久的校友,还有一点,此时夏雨菲就在杨鹏身旁。这时夏雨菲也靠得很近,几乎与杨鹏身贴着身。

“你想干什么?”杨鹏一声断喝,声音不高,但很有力量。

“少管闲事,这事与你没关系!”那男生见杨鹏高高大大,孔武有力,便说了这么一句。

杨鹏没有吭声,继续把夏雨菲挡在身后。

“闪开!你是她什么人?”那男生吼了起来。

那天杨鹏也不知从哪里来的气魄和悍勇,一挺身就回了一句:“我是她男朋友,你再这么为非作歹,小心我不客气!”

“呵呵!”那男生一听这话,上来就要扯杨鹏的衣领子,“你他妈的鬼扯什么,是她男朋友?我早打听过了,哪里蹦出来你这么一个男朋友,老子怎么没听说过?”

小时候杨鹏在村里学过一些拳脚,爷爷和那个拳师颇有交情,什么梅花拳、通背拳,都练过不少时间,还算学到了一些真功夫。后来虽然不练了,但毕竟是童子功,对付一般人,还是绰绰有余。看到这小子真的这么不识好歹,一甩胳膊,一拧一拉,顺手一个招式,就将那小子摔出去两米多远。

那小子看了一眼杨鹏,自知不是对手,骂咧咧地就走了。

三天以后,在学校大门外,那小子叫来了六七个壮汉,看见杨鹏劈头就是一顿臭骂:“你他妈的村里的一个狗崽子,癞蛤蟆也想吃天鹅肉。夏雨菲什么样的人家,能让你这种东西做男朋友!”

那天杨鹏寡不敌众,尽管也还手了,但最终还是被打得躺在地上好久没能爬起来。

直到三天后,夏雨菲才知道了这件事。

夏雨菲在宿舍里泪汪汪地看着杨鹏头上的伤口说:“你为什么要和他们硬拼?我又不是没办法治他们。”

一个星期后,那个男生和那些打人者均被公安部门传讯拘捕,一个月后那个男生被学校勒令退学。

倒不是仅仅因为这一起案情,而是那个男生实在太恶劣太张狂了,交代出在学校做的很多令人不齿的事情。

此后,整个学校几乎都知道了夏雨菲和杨鹏的事情。杨鹏却再未提及此事。

夏雨菲的身旁也终于清静了。

这是杨鹏此生此世为夏雨菲挺身而出唯一的一次,至今让他历历在目,感觉是如此刻骨铭心。

当杨鹏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时,夏雨菲也即将大学毕业。

杨鹏清楚自己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也可能就是与夏雨菲永久分别的时候。他想给这个女孩子说几句心里话,尤其是想要到她的家庭地址。那时候还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联络方式,BP机之类的东西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宠物,刚刚出现的大哥大只是富豪的象征。家庭电话的普及也才刚刚开始,所以最牢靠的联系方式唯有手写的家庭地址。

拿到博士录取通知书那些天,杨鹏本可以不再去那个伴随了他七年的凉亭。但不知为何,他还是忍不住去那里。下意识里,他就是想再多看一眼她,这个伴随了整整三年的她。这个一辈子注定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实在难以割舍。

但每一次见到她,他真的开不了口,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尽管每天见面都会问候一声,有时候也会说几句有关学校和学习方面的话,但从未涉及别的,那些男女之间个人方面的悄悄话,更是一句也没说过,连想也不敢想。

就在杨鹏寝食难安坐卧不宁的时候,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在那一天清晨,夏雨菲开口了。

“我看到公布的名单了,你考上博士了?”晨曦如雾,凉风习习。那天清晨夏雨菲和他在一起时,凉亭四周就他们两人。好像知道杨鹏一

直在身后盯着她,夏雨菲并没有回头,只轻轻问了一声。

杨鹏愣了一下,有点无法相信似的赶忙说:“……是,接到通知书了。”

“是个好学校,什么时候报到?”夏雨菲依旧没有回头。

“还好吧,主要是专业对口。”杨鹏机械地回了一句,“你呢,不计划考研?”

“不考了,工作单位都联系好了。爸爸妈妈也不同意我考全日制研究生,说如果考研,最好还是将来考在职。”

“为什么?”

“爸爸身体不好,妈妈希望我多陪陪爸爸。”

杨鹏愣了一下,没想到是这个理由。看来她爸爸的身体不太好,甚至极有可能是重症大病,否则以她的毅力和刻苦,不会放弃考研。“那太可惜了,你学习那么好,成绩一直是系里第一,他们都说你要考研的。”

“……我想过了,考在职研究生也可以。”夏雨菲有些木然地说。

良久,杨鹏才说:“我能帮什么忙吗?”

“不用。我的忙你也帮不上,我之所以决定回去,是因为爸爸妈妈就我一个女儿,我回去了,妈妈就安心了。谢谢。”

“你家住哪里?”杨鹏小心翼翼地问。

“你不是打听到了吗?”夏雨菲说,“就那个地址。”

顿时,杨鹏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好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原来他打听她的那些事,她都知道。

第二天杨鹏再去凉亭的时候,夏雨菲没有露面。第三天、第四天,依然没有再来。

杨鹏没有再去找她。那时候,他仍然觉得两人之间几乎没有可能。还有,她虽然没有直接给他地址,但事实上已经默认了那个地址,对杨鹏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一直到杨鹏读博的第三年,马上要毕业了,连工作单位都找好了,他才鼓足勇气给夏雨菲写了一封信。

夏雨菲很快就给他回了一封信。

信很长,他连着读了无数遍,温声细语,情意绵绵,让他感到字字戳心。

“……我也喜欢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没能等来你一个字。

“……你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才给我写信呢?爸爸的病越来越重,妈妈每天忧心如焚,一直到上个月,我才认识了一个人,他是水利工程师,前几天也答应让他见了爸爸妈妈,并且和妈妈敲定了准备这个月结婚。这么急着准备结婚,就是想让爸爸放心,不再为我的事情操心。我之所以接受了他,就一点,他长得与你差不多,高高的个子,身体健壮,高挑的眉毛,鼻梁直挺……

“……我知道你是农民家庭。你家里的情况,我也大致了解。一直到今天,你家里连个像样的住房也没有。……我并不在乎这些,如果在乎,我在大学期间早就有对象了。我在乎的是你,在乎的是你性格温和,为人低调善良,学习刻苦用功。你的成绩在系里一直保持在前三名,除了英语,你还自学了日语、法语。我知道你眼光高远,志在千里。在学校整整七年,天天风雨无阻,三点半起床在校园灯下苦读……

“……我明白,你不会屈服于各种苦难和压力,一个人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绝不会有这样的耐力和毅力。

“……寒假暑假,你都出去打工。回到学校时,变得又黑又瘦,但你始终精神饱满,回来的第一天,依旧三点半起床来到校园灯下攻读。食堂吃饭,你总是出现在价格最便宜的窗口。

“我知道你的母亲得了癌症,晚期,已经两年了。你家里负担很重,你妹妹刚十七岁就订了婚,对象是村里的一个还算富裕的人家,所有的彩礼都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有你这样的哥哥,也一定有你这样的妹妹……

“……说了这么多,一句话,如果你是认真的,深思熟虑的,我也会认真考虑,决定是否推掉这门婚事。

“我一直记着你对那个男生说过的话,‘……我是她男朋友!’

“还有你脸上头上的伤口,你默默地忍受了,都是因为我,却从来

没有对我诉说过,埋怨过……

“……你千万不要勉强,我知道你的志愿理想,你有抱负,未来的路还很长,以你的勤奋和努力,目标应该都能实现。不论如何,我都会理解你,也不会埋怨你,因为我清楚,在婚姻和理想发生冲突时,你一定会选择理想。你值得这样去做,因为你确实非常优秀,那年你们系考上博士的学生,只有你一个是农村的孩子。而我,其实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女孩,普普通通的家庭。母亲是老师,父亲是国企的普通干部……

“……杨鹏,我们之间能否相处,不管结局如何,成与不成,我都会等你,等你的回复。”

一封信,足足七页。

看着这一行行娟秀整洁的字体,夏雨菲柔和温馨的身影再次浮现在杨鹏的眼前。让杨鹏感到万分惊讶的是,她对自己的家庭是如此的了解,而他对她,对她的家庭,直到现在可以说仍然一无所知。在信里她没有说自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哪里。那时候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是服从分配,工作基本上都有保证。但她只字未提自己的工作,也只字未提自己的所在单位、所在地区和城市,还有父母亲的工作单位,包括家里目前的情况,这些统统没有告诉他。

杨鹏愣愣地看着眼前的这些文字,久久回不过神来。

她居然知道这么多!他的家、他的家庭成员、家里的生活状况,包括具体地址,明明白白,一清二楚。

尤其是她居然知晓母亲得了癌症,晚期,已经两年多了,而杨鹏对此竟然一无所知!

夏雨菲的这封来信,才让他得到了母亲患癌的消息。

这让杨鹏感到无比震惊。

母亲的癌症两年多了,全家都瞒了他。真是晴天霹雳!

当天杨鹏就买了回家的车票。

家并不远,今天看,也就是一天的路程。或飞机,或高铁,上午动身,晚上就能到家。可那时候不行,至少也得两天一夜。坐火车,再坐长途汽车,再坐短途汽车。两天一夜,赶到家里时,已经是深夜了。

因为寒暑假打工,三年多没有回家了。一家人都没有想到他会回来,他也没有想到弟弟妹妹和父亲都在家。

杨鹏第一眼看到母亲时,就知道母亲来日不多了。

母亲的样子杨鹏几乎认不出来了。两眼塌陷,嗓音嘶哑,面如灶灰,形容枯槁。原来一米六多的个子,现在蜷缩在炕上不足一米三。卵巢癌转移为肺癌,已经扩散到肝、淋巴。

他止不住失声大哭,一家人哭作一团。

一个月后,母亲病故。

这一个月,杨鹏一刻不曾离开母亲。他把对母亲的感恩,全都浓缩在一个多月对母亲的服侍上。

母亲的墓地也是杨鹏选的,整个墓穴都是他一铲一铲铲出来的。墓地不大,他尽其所能把母亲的墓地铲得宽敞一些。母亲生前没有住过一天宽敞的房子,他不想让母亲死后也住得这么憋屈。他让母亲的墓地朝着他学校的方向,让自己在任何时候回望家乡时,都能看到母亲的眼神和面庞……

由于这场重大的家庭变故,杨鹏没有给一直思念的夏雨菲立刻回信,尽管他眼前会时时浮现出她的影子和那封来信。

杨鹏至今想不明白,夏雨菲为什么恰恰在那个时候告诉他母亲的病情。可能她根本没有想到杨鹏并不知道母亲得了癌症,也没想到他母亲的病情会如此严重,当然也没想到杨鹏一接到她的来信就立刻赶回了老家。更没有想到,杨鹏的母亲会这么快去世。今天看来,夏雨菲给他的回信,情意切切,字字贴心,但也可能恰恰就是这封情真意切的来信,让杨鹏没能及时给她回复。

还有,夏雨菲在信中并没有告诉杨鹏回信地址。这当然是她有意为之,她可能想让杨鹏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决定,所以没有告诉杨鹏具体的回信地址。

当然,对杨鹏来说,找到她的地址,并不是什么难事。对此,夏雨菲也肯定清楚。只要杨鹏做了决定,就一定能查到她的地址。

总之,他没有立即给她回信。一是没心情,二是没时间,三是在那

一段时间容不得他考虑自己的这些事,还有,他也没有办法离开家去打听去找她的地址。

悲切、嘈杂、忙乱、劳累,晚上连个像样的住处也没有。从回家到办完母亲的丧事,一眨眼又过去了两个多月。

等杨鹏回到学校再次翻出她的那封来信时,他才意识到时间实在过去得太久了。

她在信中说,他们已经商定了结婚的准备,就是下个月。而今天,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

这还用回信吗?如果回信,不觉得无聊吗?不觉得太不真诚、太不慎重、太不像话、太无视对方、太儿戏、太虚伪了吗?

而且,如果人家已经成婚,如果让她的爱人看到了,岂不是制造事端吗?

还有,你如何给她解释?还可以解释,还解释得了吗?

好几次杨鹏都忍不住想给她回封信,但当他拿起笔来,脑子里立刻就是一片空白,一片暗淡,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一个月过去,两个月过去,三个月过去,半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给她回信。

他越来越觉得没法回信,也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回信。

杨鹏也多次打听她的情况,问过几个同学,大家都毫不知情。其中有一个认识夏雨菲的同学还调侃了他一句,人家那样的姑娘哪能留得住,估计孩子都有了,你就死了那份心吧。

后来又打听到一个同学,居然言之凿凿地给他说,看来你啥都不知道,夏雨菲根本就不是咱们省里的人,早回老家去了。

言外之意,人家连地址都没有给过你,剃头担子一头热,你这纯属单相思。

那时候正是博士毕业,分配到省委组织部的关键时刻,他无法安下心来考虑自己的事情。

组织部很忙,忙得脚不沾地。他根本没想到组织部会是这样忙的一个部门,那一段时间,他什么都顾不上,确实没时间。

杨鹏在学校里一直是团干部、学生会干部。考上研究生的时候,他的班主任老师被任命为学校的团委书记,一年后,杨鹏就担任了学院团委书记和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朴实、听话、能干、学习好、形象好、人品好,让杨鹏成了众多老师和学校领导喜欢的学生楷模。

任何一所大学,像这样的学生都会被树为励志的标杆,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他也就成了一个被领导、被上上下下高度关注的对象。

杨鹏读博的院校,尽管也是在省内的院校,但这所学校属于部属院校,与全国高校相比,也算名列前茅。

由于都是在省内,学校之间相互的交流和活动也比较多,团委之间、学生会之间也比较熟悉。当然,关注他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他的阅历和身份,也让更多人看好他的未来。

于是,他在读博期间,终于碰到了一个发现他未来价值的伯乐。

这个伯乐就是杨鹏大学班主任老师的同班同学,当时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宇晨。

在王宇晨副部长的运筹帷幄下,杨鹏在读博期间,破格担任了学校的团委书记。

杨鹏分配到省委组织部时,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处级干部。

杨鹏分配到省委组织部不久,很快就有了一个意外发现:王宇晨部长有一个女儿叫王瑞丽,今年研究生毕业,比杨鹏小两岁。几乎与杨鹏同时,王瑞丽也被分配到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

还有,王瑞丽也没有对象。很快,他们就认识了。

三年之后,他们结婚了。

如今已经有了孩子的杨鹏,还会常常想起大学凉亭旁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身影。

此时的杨鹏早已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妻子温和贤惠,小鸟依人。孩子明眸皓齿,聪明伶俐。家庭温馨和谐,其乐融融。

十多年间,杨鹏从大学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一跃而成为年轻的

副省长。

但不知为什么,杨鹏的脑海里常常会突然间浮现出夏雨菲的面庞,还有那封长长的来信。

是顾念,还是珍爱,还是那段难以割舍的情意,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眷恋?

青春岁月,纯洁无瑕,虽然清苦,但回忆起来,总是那样温馨而隽永。

日月如梭,一眨眼就过去了十年之多。

但突然之间,对夏雨菲的思念还是那样的浓烈,那样的直撞心扉。

夜深人静时,在这种让他感到刺心的思念中,还卷裹着深深的愧疚和不安。

十年了,他居然没有给她回复过一个字。

也没有再打听过她任何消息。

自己的表现是不是太冷漠,太不合情理,太欠考虑了?

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今晚竟然在新闻联播里见到了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夏雨菲。

她依然那么年轻和干练,柔和的嗓音和标准的普通话还是那样的动听和清晰。

如今她的爸爸妈妈怎么样了?她结婚了吗?有孩子了吗?

雨润公司董事长,这是一个多大规模的企业?

她干得究竟怎么样?

听介绍,这个企业应该搞得不错,像她这样的一个女性,是怎么闯**出来的?

这些年,她又是怎么过来的?

一大堆疑问汹涌而至。

任月芬说了,你要尽快下去看看这个公司。这类新生事物,一定要及时抓住。

言外之意,如果是好的事物,就要尽快将其树为典型,总结他们的经验,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

一种强烈的冲动,杨鹏好想立刻见到夏雨菲。

然而突然间,杨鹏又觉得此时此刻竟然无法面对她。在一个女子面前,杨鹏第一次感到了窘迫和无力。

电视机的荧光,一明一暗地在杨鹏沉思的面容上闪烁着。杨鹏僵直地坐在沙发上,久久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