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

第三十四章

字体:16+-

杨鹏副省长与徐帆书记从贵宾室里出来时,已经快晚上七点了。

杨鹏没有想到两个人会谈这么长时间,也没想到徐帆能讲出那样的理由。

一句话,徐帆书记之所以同意水利局的人事调整,主要原因就是一条,这半年来,书记和市长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和谐,市委班子十分团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临锦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这个理由,的确让杨鹏无语。

徐帆这么说,对杨鹏肯定是敞开心扉,毫不设防,完全把杨鹏副省长当成了知己。

这个理由让杨鹏实在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

“……在关键时刻,主要领导相互之间的揣摩和忍让,危害性往往会更大。”猛然间,杨鹏又想起了任月芬微信里的这句话。

徐帆说这是省委书记龚一丰特别交代的,换届的第一标准,就是一定要让班子团结,让班子成员感到心情顺畅,心里没有疙瘩。

徐帆深刻地记住了这一点,为了团结、顺畅、和谐、融洽这个大格局,在工作中可以说是忍辱负重,殚精竭虑。一个这么大的临锦市,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干部队伍,一个市委书记,有多少事情等着他去做!

首先是团结和稳定,其次才能是其他。

也确实如此,我们衡量一个优秀领导,首先考虑的就是他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还有组织能力、驾驭能力,而这一切,基础就是这个班子必须团结和谐。假如每天闹矛盾,连会议也开不下去,你这个班长

还有什么威信和声望,还谈什么行政管理能力?

张亚明是不是正面临这样的一个尴尬局面?尽管你有水平、有能力,也确实能苦干实干,而且铁面无私,但你把班子团结不起来,办公会、党委会都开不起来,免去你这个局长职务,又能去怪谁?

但是,这样表面上融洽和谐的班子,在大汛到来之际,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市长一言九鼎,下面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没有任何不同意见的不折不扣,是不是更具危险性?

市委定下来的事,市政府坚决执行;市政府定下来的事,市委一概同意。

我们追求的就是这样的标准和局面?

这样的融洽和谐在与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效果会不会恰恰相反?

为了班子的融洽和谐,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刀切,这还有没有基本的对错是非了?

徐帆书记对杨鹏副省长最后还是做了保证。

一是张亚明局长的业务能力在这次汛情中,一定要发挥出来,在关键时刻尤其不能缺失。二是对张亚明的调离并不是什么处分,只是为下一步的安排提前做调整,其实也是为了在这次防汛工作中能让水利局班子团结一致,把水利局的工作真正搞好。三是对张亚明局长的下一步工作一定会合理安排,充分发挥他的强项,不管是哪个部门单位,都一定与水利工作有关,或者是重要的水利区域。四是对主持工作的吴辰龙副局长,一定要严加观察,高标准要求,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这次即将到来的汛情,如何应对,如何采取措施,一定要高度关注,必要时将会果断采取措施,力保防汛工作不发生任何大的误差。五是为了让水利局的这次人事调整不产生负面影响,临锦市委同时还研究了其他一些干部调整和人事任免,所以,张亚明局长的调整,肯定不会给张亚明本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徐帆说得非常诚恳,非常认真,确实有点像汇报工作,以致让杨鹏

解释了好几次。

但即使如此,杨鹏还是觉得有些怅惘和失落,究竟是什么原因,他一时也考虑不清楚。

莫非真的是那个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但都不想说出来,于是就这样冠冕堂皇地要把这件事掩饰过去?

张亚明局长被免职,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应该就是他敢于同市长顶牛,敢于与不同意见抗争。闹得市长不喜欢他,班子也不满意他,于是上下合谋,只能把他赶走。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个一把手,不会给大家谋福利,不会让大家得到安排或提升,把你轰走也就成了一些人不谋而合的共同心愿。

领导的好恶与大家的心愿合流时,张亚明的被调离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在有些地方,领导的好恶实在太重要了。领导不满意的干部,纵使你有十八般武艺,也不会得到任何赏识。不管你在什么地方,立刻就会产生一大批反对你的同事。今天和平共事,明天就会视之为仇寇。若你位置高,那么取而代之,也就是有些人特别期盼的事情。而这些人,恰恰会对领导投其所好,只要能让领导高兴,那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即使领导走岔了路,看走了眼,拍错了板,眼前就是个超级大坑,他也会信誓旦旦地对领导表决心,放心吧,我们都会坚决跟着你。

于是,往往是正者出局,实干者下台,说实话者被淘汰。

任月芬所说的戾气,是不是就是这样?

杨鹏觉得有点担心。

岂止担心,太让人焦虑了!

吃晚饭时,杨鹏和徐帆反倒说得很少,除了客气还是客气,胡乱吃了一阵子,杨鹏便说吃好了,晚上早点休息。

徐帆临走的时候,使劲握着杨鹏的手说:“省长,您放心,这次临锦的防汛工作决不会给您拖后腿!一定力争万无一失,坚决不让重大事故发生。”

看着徐帆离去的背影,杨鹏突然觉得,自己今天对临锦水利局人事

调整的过问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徐帆还很年轻,但整日的操劳,腰背都已经显得有些佝偻了。

怎么能不忙呢?

有多少要操心的事情!

如果哪方面都想落好,都想争第一,都想没有矛盾和告状信,对一个市委书记来说,将是人生和仕途上巨大的挑战。既要魄力,又要服众;既要政绩,又要静好;既要果决力,又要凝聚力;既要统一思想,又要一派祥和;既要绝对权力,又要人人满意;既要团结融洽,又要坚持原则,这一切,哪一条都绝非易事。

杨鹏突然觉得很累,看着身旁不断打哈欠的秘书小丁,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连续几个晚上睡觉不超过四个小时了。

算一算,自己来到临锦已经好几天了。

几天,像过了几个星期。

杨鹏问小丁,都还有什么事情。

小丁说,省政府副秘书长赵忠泽说了,如果您有事,他就留下不回去了。如果您没事,他就连夜赶回去。杨鹏明白,省政府毕竟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作为副省长,他管的这一块,政府办公室不能一个人也没有。

那么自己呢?杨鹏琢磨着,现在是应该回去,还是继续留在这里?

不管这里还有多少事情,他也应该赶回去了。

有很多事情,杨鹏副省长应该尽快给省长和书记汇报。

于是杨鹏又问小丁:“这里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处理?”

小丁说:“这里的事情有一些,但都不是紧急的事情。就是还有好几个人都想见您,现在已经八点了,今晚还见不见?或者放在明天见?”

杨鹏问:“都有哪些人?”

小丁回答说:“有临锦市教育局局长汪小颖、水利局代局长吴辰龙、临锦市分管安全和水利的副市长李东百、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刘绍敏。”

杨鹏想了想,刚开过会,都还有什么事?如果再见这些人,自己岂

不是成了临锦的市长、书记了?

杨鹏思考了一下,又问了一句小丁:“他们都有很紧急的事情吗?”小丁想了想:“应该有,但都没说,就说要见您。”

杨鹏想了想:“告诉他们吧,一律不见了,就说省里有急事,今晚要连夜赶回去。如果有急事,就直接打电话联系。”

杨鹏也确实想连夜回去了。看了看时间,现在赶回去,估计到省城时,再快也要十一点了。

这时小丁嗫嚅了一句:“还有一个中学生,一直等着,您看见不见?”

“谁?”杨鹏问。

“就是那天晚上我们在五阳见到的二中的那个女学生。”

“刘蓉蓉?那个卖鞋的女孩?”杨鹏一下子就想起了女孩的名字。“对,就是她。”

“就她一个人吗?”杨鹏问。

“好像还有一个女同学。”

“什么时间来的?”

“就是您和徐书记见面的时候。”

“她们吃饭了吗?”

“没问。”

“马上问一下,如果还没吃饭,就让她们过来一起吃饭。”

果然没有吃饭。

真的饿了,也许很久没有吃到这样好吃的饭菜了,两个学生吃得风卷残云,两眼发红。

虽然这么大一个领导陪在跟前,还是止不住地狼吞虎咽,以至让她们自己也感到有些难堪。

杨鹏没有急着问她们什么事,就想让她们先吃饱再说。他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故意轻松地说:“慢慢吃,不着急,不够了再让他们盛点。”

大约一刻钟,两个孩子都不吃了,眼巴巴地看着杨鹏不知道该说什么。

刘蓉蓉还是显得又瘦又小,山里的孩子,终年都是黑黝黝的。

跟着一起来的女同学叫王晓兰,看上去也是一个山里的孩子,但长得高高大大的,比刘蓉蓉几乎高出一个头来。她们是一个班,后来才知道,王晓兰是班里的副班长。

再后来就清楚了,实际上就是这个副班长王晓兰带着刘蓉蓉一起来的。

是老师让她们一起来的。

看样子老师也知道她们不一定能见得着杨副省长,让她们来就是碰碰运气。

结果老师碰对了,真的见到了杨副省长。

刚吃过饭,脸色黑红黑红的,刘蓉蓉十分羞怯地低着头,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用了好半天才把事情说清楚了。

刘蓉蓉说就是一件事,他们的新宿舍区已经找好了,一个原来准备给矿工住的大院,基本都是新建的,学生们已经住进去了,条件设备都很好。新来的校长让她们俩专门过来,对杨省长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杨鹏一听就是老师叮嘱的话,微笑着看了她们俩好半天,并不戳破,很认真地问了问新校区的情况:住得如何,饭菜怎样,几个人一间宿舍,是上下床还是平铺床?天气热了,宿舍里有空调吗?有蚊子、臭虫、跳蚤吗?有没有噪声?

一切都好,真的很好。

总之好得不能再好了。

杨鹏笑笑,因为是在宾馆饭店包间里,不时有服务员走进来整理桌子、端茶倒水,紧张的气氛很快就没有了。

杨鹏知道她们该说的都说了,而他的肯定和认可,也让她们得到了老师非常想要的答复。

校长让她们这么远来见她,真正的目的绝对不会就是这样几句话。

杨鹏也有真正想了解的情况,有些事确实让他一直挂在心上。等她俩说得差不多了,他突然问道:“蓉蓉,你们原来的新宿舍区呢?那些已经准备住进去的学生现在都搬出来了吗?腾出来的那些房屋准备

做什么?是不是还要让什么人去那里住?”

刘蓉蓉一点儿也不设防地说:“杨叔叔,那个宿舍区学校还没有全部腾出来。听老师说了,暂时让今年参加中考和高考来查分数的同学住那里。等到他们都毕业分配出去了,这些宿舍就会租出去。”

这时一旁的同学王晓兰也插话说道:“参加高考的同学现在住在那里的不多了,知道分数报考了志愿的大部分都回去了,留下来的高中学生很少,都是一些没有填报志愿的。现在住在那里的都是参加中考的初三的学生。等月底考完试,分数出来了,填了志愿,老师说,就让他们回去了。”

杨鹏不禁有些吃惊,这些情况有关部门都已经给他报告了,解决的方案他也是知道的。尽管报告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学生们都不会再去住那里了,但问题的性质还是严重的,有共性的。所以杨鹏今天在会上还专门讲了这个情况,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学生仍然被安排住在那里!难道他们不知道汛情将至?不知道那个学生宿舍区建在防汛备用泄洪渠道上?不知道那里的潜在风险?一个个脑子真的进水了,还是根本不把汛情当回事?听到这里,杨鹏有些生气地止不住问:“参加中考的学生都还住在那里?”

“是啊,初中三年级的同学都住在那里。”刘蓉蓉回答说。

“整个学校初中三年级的学生都住在那里?”杨鹏更加吃惊。

“是啊。”刘蓉蓉一脸天真无邪地看着杨鹏。

“什么时候住进去的?”杨鹏又问。

“就是这两天住进去的。”刘蓉蓉看着杨鹏的脸色,有些胆怯起来。

“那地方不是还没有建完吗?”杨鹏继续问道。

“是啊,老师说,没有建完的很快就会建好,以前建完的现在已经可以住人了,房子质量没有问题,住进去的学生也都说好。”王晓兰在一旁回答说,“老师说了,现在让同学住在这里,主要还是学校没有钱,如果政府能再拨给学校一些钱,就能让孩子们全都住到镇上的房子里去。还是镇上离学校近,学生们住在镇上也安全。”

“你们老师就是让你们来说这些的?”杨鹏分外严肃起来。

两个孩子突然都不敢说话了,有些发蒙地看着杨鹏。

杨鹏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语气温和地说:“没事,没有别的意思,就是问问情况。你们今天来这里还有别的什么事?”

“……没了。就是让我和王晓兰一起来感谢杨叔叔。”刘蓉蓉低着头,就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老师让你们来的,还是学校的领导让你们来的?”杨鹏很耐心地问。

“……是老师说的,没有学校领导。”刘蓉蓉依然低着头说。“你们是怎么来的?”杨鹏继续问。

“……坐车来的。”刘蓉蓉突然脸红了。

“哪里的车?”杨鹏又问了一句,

“……老师说,是县里的车。”刘蓉蓉的头越来越低。

见状,杨鹏都不忍心再问了,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县里哪里的车?”

“……局里的车。”刘蓉蓉突然哭了起来,“……老师不让说。”

“知道了,是教育局的车,对吧。”看到刘蓉蓉窘迫的样子,杨鹏立刻安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就是问问,我不会给你们老师说这些。”

杨鹏默默地看着眼前两个手足无措的孩子,心里不禁一阵悲怆。教育局的车!

老师不让说。

杨鹏就这么问了一句,她们就吓得差点哭出声来。

教育局和学校让她俩一起来见副省长,到底有什么事情?

仅仅就是为了报告她们所说的这个好消息,让她们两个代表学校专程向杨鹏副省长表示感谢?

肯定不是。

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了什么?

等到两个孩子平静下来,杨鹏轻轻地问道:“时间已经不早了,你们今天还回学校吗?”

“要回去的,老师说了,今天无论如何也要赶回去。”刘蓉蓉眼巴巴地看着杨鹏,就像那天晚上在卖鞋摊上的目光一样。

“如果没有什么事,那你们就回吧。”杨鹏轻声说。

“……杨叔叔,奶奶给您做了几双布鞋,我今天给您带来了。”刘蓉蓉再次眼巴巴地看着杨鹏说道。

“布鞋?”杨鹏没想到刘蓉蓉还给他带来了布鞋,“几双?”

“给您做了两双,给婶婶做了两双,还给杨叔叔的孩子做了两双。”刘蓉蓉一边说,一边从身旁的那个鼓鼓囊囊的背包里,拿出几双鞋来。与布鞋一起拿出来的,居然还有一沓子鞋垫。

婶婶自然就是指杨鹏的妻子。一家三口人,每人两双。杨鹏不忍心拒绝,又觉得有些蹊跷,问:“怎么做这么多啊,不合脚了怎么办?一双就行了。”

“都合脚的,老师说都提前打听过了,肯定合脚。”刘蓉蓉大概觉得这是表扬,毫无遮拦地说。

“提前打听过了?”杨鹏有些吃惊。

“老师说了,问过教育局了,教育局又问了省里的教育局。知道了叔叔一家人的鞋码,大小没问题的。”刘蓉蓉肯定地说。

杨鹏再次感到吃惊,这些人真下功夫,为了这几双鞋,动用了这么多关系,找了这么多人。连妻子和女儿的鞋码多大都问清楚了。想了想,不好推却,也不能就这么收下来,便问:“这得多少钱啊?”

“不要钱,奶奶说是要感谢您的。”刘蓉蓉有些急了。

“那也不行,这是你奶奶的劳动,不能随便要这么多。那天晚上买你的鞋,我还没穿呢。听话,啊?”杨鹏耐心地说。

“您不要,奶奶会骂我的。”刘蓉蓉突然难过起来,“奶奶说了,自从您晚上送我回学校,学校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奶奶做的鞋都承包了,奶奶做多少,学校要多少。要不是杨叔叔,哪能挣这么多钱。”

“是吗?”杨鹏感觉刘蓉蓉这些话不像是假话,“每双鞋多少钱?”

“跟市场上一样的价格,大号的鞋还能多给一些。”刘蓉蓉如实回答说。

“那好,今天这几双鞋,还有这些鞋垫,都跟市场上一样的价格,我都买了。”杨鹏很认真地说。

“……叔叔,奶奶会骂我的。”见杨鹏这样说,刘蓉蓉愣了一下,低

下头去,一下子就哭出了声。

这时一旁的王晓兰接着说道:“杨叔叔,这些鞋学校都已经付过钱了,您还是收下吧。”

“学校付钱了?”杨鹏问。

“是的,学校已经付钱了。”王晓兰点点头。

看这个状况,杨鹏只好不再说付钱的事了,点点头说:“好吧,那我就和学校说吧,蓉蓉你回去一定替我谢谢奶奶,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

“谢谢叔叔。”刘蓉蓉和王晓兰异口同声地说道。

“是我要谢谢你们。”杨鹏有点哭笑不得,“好啦,好啦,那你们就回学校吧,时间真不早了。”

杨鹏说了两遍,两个女孩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没有起身的意思。

杨鹏明白,真的是有什么事,只是还没给他说出来。

“还有什么事,说吧。”杨鹏并不想为难她们,一语点破,很痛快地说,“有什么事只管说,能解决就一定帮你们解决。”

刘蓉蓉看了一眼杨鹏,又看了一眼王晓兰,低下头去,好像想说什么,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王晓兰急了:“说呀,说好的,怎么不说了。”

杨鹏见状,也说道:“有什么事就说吧,只要是能办的事,我们一定让人去办。”

刘蓉蓉憋了半天,终于说了一句:“杨叔叔,你管管我们县里的高局长吧,老师们都哭了,说他是一个好局长。他给五阳县办了很多好事,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办。”

杨鹏吃了一惊:“就是你们县里的教育局局长高荣贵吗?”

“是,就是高荣贵局长。”王晓兰立刻回答说。

“他怎么了?”杨鹏有些不解地问。

“他们把他免了,不让他当局长了。”刘蓉蓉接着回答。

“什么时候?”杨鹏又不禁一惊。

“昨天晚上。”王晓兰回答。

“因为什么?”杨鹏再次感到吃惊。

听杨鹏这么问,两个孩子也懵懂起来。刘蓉蓉十分吃惊地问:“叔叔,不是您批评他了吗?他们说您那天当场就发火了,把他骂了好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