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届

第六章

字体:16+-

杨鹏一行赶到临锦市第三实验小学时,快下午三点了。临锦市第三实验小学,属于老牌市重点小学。

实验三小在临锦市中心北城区委区政府附近,占地十八亩,每个年级十二个班,整个学校总共七十二个班,学生总数三千四百人。

进学校之前,汪小颖已经给杨鹏副省长大致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

由于事先没有通知学校,学校没有丝毫准备,也没有任何人出来迎接。

校长、副校长都不在,据说是被区委的一位副书记叫过去了。只有一位教导主任在值班,听说来了几个领导到学校视察,心里十分不愉快,叨唠道:“这么晚了,都是些什么人?麻烦!”

实验三小是所热门重点学校,想来这所学校上学的家长挤破脑袋,在这里别说校领导,就是一般老师,包括看门的、做安保的,在人们眼里,一样牛烘烘。

当看到来人时,教导主任顿时满头大汗,语无伦次。

“呀呀呀,局长啊……市长!没有人通知学校啊,一点儿也不知道你们来。……啊!厅长啊,啥?……杨省长!哎呀哎呀,我马上通知校长,他们刚刚出去,是给区领导叫走了,也是商量学校的事情。我让他们马上回来,马上!……不用啊,那,那……市长、省长,你们来学校有什么事情?我该怎么做?”

“呀呀什么呀,别乱叫唤。”汪小颖朝他甩了甩手,“在前面带路,先

看几个教室。”

“好的好的。”教导主任一边擦汗,一边赶紧斜着身子走在前面。

“小学不是有规定吗?学校一般不能超过两千学生,这个学校怎么有三千多学生?”杨鹏没有问汪小颖局长,直接问教导主任。

“是这样省长,咱们这个学校分了两个校区,一个是西校区,一个是东校区,所以还是允许的。汪局长当时也知道学校的情况,当时局里也是同意的。”教导主任一边说,一边悄悄看了汪小颖局长一眼。

顿时杨鹏对这个教导主任刮目相看,竟然回答得滴水不漏。但这样的做法,明显是有问题的。杨鹏知道这方面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学校的合理化、安全化管理,严禁超额招生。

任何人一看就明白,所谓的东校区、西校区,纯粹就是一个说法,中间就隔了一个露天操场,根本就是一个校区。

杨鹏没有再吭声。原因他也是清楚的,好学校,择校要来的学生太多,有的学校就这样偷梁换柱,巧立名目。

汪小颖局长没有吭声,脸上也看不到任何表情。

实验三小西区的环形教学楼共五层,杨鹏一看就清楚,这样的教学楼明显违规。

按照规定,小学教学楼一般不能超过四层。

“学校的教学楼原来是按初中的标准设计的,教学楼的顶层现在一般都不用作学生教室。”教导主任可能也觉得这是个问题,赶紧解释说,“教学楼顶层现在都做了科学实验室、音乐辅导室、多媒体电脑室、学生绘画室、档案资料室等等,都得到了合理运用。如果方便,我们一会儿也可以上去看看。这也是经过教育局同意的,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杨鹏扫了一眼教学楼,有些不经意地问:“整座教学楼一共有多少教室?”

“咱们的教学楼是环形结构,看上去像是一座教学楼,其实是两座教学楼连在一起。”教导主任好像明白杨鹏问话的意思,继续解释说,“每座教学楼每层四个教室,两个教师办公室,两个通道。两座教学楼

总共三十二个教室,十六个教师办公室,十六个通道。这都合乎标准,每年局里都要严格检查的。”

“东区的教学楼也一样吗?”杨鹏问。

“都一样,也都是两座教学楼,三十二个教室,十六个教师办公室。东区是高年级学生,西区是低年级学生。”教导主任回答得十分认真。

“整个学校学生的准确数字是多少?”杨鹏继续问道。

“三千八百九十一名学生,这是昨天刚统计过的数字。”教导主任回答得依旧十分从容。

然而刘绍敏副市长的脸色一下子白了,汪小颖的神态也明显有些不自然起来。

杨鹏的话里有话,还没走进教学楼,还没看到教室,隐藏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由于安全的原因,按照规定每个教室不能超过四十五人。特别是汶川地震以后,对此项规定的监管越来越严。各级部门三令五申,严防死守。尽管一些学校由于各种原因仍有大班额的情况发生,但都会被下令尽快整改,否则一定会被严肃问责。

如果按照教导主任的说法,全校三千八百九十一名学生,一共六十四个教室,那么平均每个班级都超过了六十名学生,这种超额学生班级大面积出现,是必须严厉禁止,不能容忍的现象。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唯有教导主任依然笑容可掬,一副很轻松的样子。

还没有到下课的时间,整个教学楼秩序井然,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杨鹏觉得有些奇怪,竟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教室有学生超额的情况。

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在四十五名左右,一切正常。

教学楼顶楼也确如教导主任所说,都得到了非常合理的利用。一看活动室里面的陈设,都显露出经常有学生活动的迹象和气息。一个音乐辅导室里,十几名学生唱得悠扬动听,充分显示出名校水平。

确实是六十四个班级,每个班级也确实没有超过四十五名学生。

如果教导主任说的学生总数没有造假,那么,就有一个问题来了,那多出来的一千多名学生究竟到哪里去了?

总有一个情况是假的。或者,这个学校并没有那么多学生;或者,这个学校还有其他的教室;或者,呈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假象。

总之,学校隐瞒了实情。

但为什么局长、厅长,还有分管教育的副市长都一言不发?

莫非他们也毫不知情?

或者,他们也一起不想让你知道?

杨鹏突然觉得这事实在太诡异,太蹊跷。他得把事情弄清楚,不能就这样一走了之。

杨鹏并不担心就这么被蒙了,让人讥笑自己是个外行。他担心的是大班额,如果自己走后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他这个分管教育、分管安全的副省长不仅会沦为笑柄,还负有失察之责。

下课了。

校园里很快一片欢腾。

杨鹏很快走向几个嬉戏打闹的孩子。他对着一个满脸通红的女孩子问:“小朋友,你几年级啊?”

“一年级。”小女孩眼睛眨巴眨巴地看着杨鹏和其他的几个大人。“我也是一年级!”一个男孩子也凑了过来。

“我也是!”另一个女孩子也跟着回答。

问话间,一群学生都围了过来。

杨鹏接着问:“你们的校服挺好看呀,你们喜欢吗?”“不喜欢!”一个学生抢答说。

“我妈妈说了,又贵又难看!”另一个女学生也跟着说。“你知道这身校服多少钱吗?”杨鹏问。

“知道,一百六十块钱。还有秋天、冬天的,妈妈说了,更难看更贵。”刚才那个女孩子又抢着说了一句。

“你是哪个班的学生?”杨鹏觉得这个女孩子爱说话敢说话,就蹲

下来对着她问了起来。

“我是一年级六班。”

“你穿的校服我觉得挺好看呀。”

“妈妈说了,这校服男生穿上比女生好看。”

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

“是吗?”杨鹏接着问,“你们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多啊,多好几个呢。”

“我们班也是男生多!”另一个男孩自豪地抢着说。

“你们班男生多少?女生多少?知道吗?”杨鹏问。

“知道啊,我们班男生四十七个,女生四十二个。”女生很认真地回答说。

“我们五班男生五十一个,女生四十个。”刚才那个男孩又抢着回答了一句。

“你们班有那么多学生吗?我们刚才怎么没看到你们班有那么多学生?”杨鹏故作轻松,依旧微笑着问。

“我们班分单班双班,今天是单班上课,明天是双班上课。老师说了,教室太小了,放不下那么多人。”女孩子一字一板地说道,声音清晰而响亮。

“那你们是不是好多课都不能上了?”杨鹏继续问。

“我们的科学课、音乐课、体育课都在家里上。”小女孩继续回答,“老师说了,这几门课也要考试,考得好就到五楼参加特殊班……”

上课铃声响了,校园里顿时一片寂静。

杨鹏身后也一片沉默。

杨鹏盯着刚才几个学生消失的方向,慢慢地站了起来。他回头看了一眼教导主任,问:“这几个孩子说的都是真的?”

“杨省长,我还没来得及给您汇报呢。”教导主任很不自然地回答说,“咱们这个学校,情况比较特殊,择校的太多,校长没办法,领导们也没有办法,所以就只好这样分班……”

“好了,不用解释了。”杨鹏打断了教导主任的话,继续问道,“这种

情况多长时间了?”

“时间倒不是太久,就这两三年。”教导主任看了一眼汪小颖局长回答说,“当时我们校长也给区教委和市教育局汇报过,区教委说这样暂时可以,让我们限期整改解决。去年我们就给区政府打了报告,请求给我们学校再增加一个新校区,据说区政府已经批示了,估计今年差不多能解决。省长,您也知道的,现在市区的地皮实在太贵了,价格一天一个样,不断上涨。我们学校自己也没有钱,只能靠政府支持。这些情况,区教委和市教育局也是知道的。”

杨鹏回头向汪小颖问了一句:“局长,这些情况你知道吗?”

“不知道。”汪小颖很干脆地回答,“省长,这是我的失职,这情况我听都没听说过,也从来没人给我汇报过,我晚上会找区教委了解情况。”

“刘市长,这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灯下黑’?”杨鹏笑着对刘绍敏市长说道。

“这种情况以前也不是没有,但仅是发生在刚开学的时候,然后很快就纠正过来了。”刘绍敏表情严肃地说,“今天的情况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而且这么严重。这确实是个问题,如果让上面领导知道了,影响会十分恶劣。三小是我们市里最好的小学之一,也应该是最放心的地方,没想到会出现这种问题。就在眼皮子底下,看来我们确实是疏忽了。”

“主任,你觉得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杨鹏又向教导主任问道。

“说实话,这些情况我们也正在抓紧了解和解决。”教导主任一边思索一边说道,“据我们分析,原因大概是这样几个:一是这两年外地打工回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基本回到了市里区里或者县城里,大都不再回村里了。他们在外面打工多年,都有些积蓄,也大都娶妻生子,于是就在城里买了房子,落了户口,成了正儿八经的城里人,城里人的孩子必然要在城里的学校上学。二是过去在外地打工,属于带着孩子打工,现在不一样了,都是为了孩子打工。孩子在哪里,就在哪里打工。所以即使不在城里落户买房,也要想办法让孩子在城里上学。孩子在

哪个城里上学,就在哪个城里打工。只要孩子能在城里的学校上了学,工资即使再低,也不在乎,也都能接受。这样一来,在城里上学的孩子自然就越来越多。三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结婚,女方一般都要求男方满足两个条件,必须在城里买一套房,再买一辆车。这种风气在好几年前就被村里的一些富裕人家带起来了,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村镇农民结婚的必备条件。在城里有了房子有了车,等生了孩子,必然就要在城里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四是前些年乡镇撤点并校,很多村里的学校都废了拆了不存在了。现在外地回来的人多了,因为村里没有学校,也只好想办法在城里上学。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的人都知道孩子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一股脑想尽一切办法要上好学校。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吧,当然,现在的区县政府也还没有跟上现在这种变化,学校建设也没有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结果是,城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挤,学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杨省长,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反正我们学校的校长真的是快愁死了,上面要求很严,我们责任很大。都说现在的小学校长比大学校长还牛,其实现在小学的校长还真的是没法干。区里、市里、党委、政府、财政、公安、总裁、老板,包括居委会,哪个都有门路,那个都管得着我们,哪个都得罪不起……”

杨鹏一行赶到临锦市中心区第一小学时,差不多下午四点了。

不知是谁已在暗中通风报信,校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都站在校门口紧张地迎候着他们。

杨鹏猜想,通风报信的十有八九是刚才实验三小的教导主任,他肯定听到了杨鹏他们要来中心一小的对话。

杨鹏从实验三小出来时,局长汪小颖问了一声:“省长我们去哪里?”

“有三小,是不是还有一小?”杨鹏问了一句。

“有啊有啊,一小不远。”汪小颖赶紧回答。

“那就去一小。”

一小校长是个女的,高个子,大嗓门,一听就是老师出身,发音标准,字正腔圆。

“省长好!”

“厅长好!”

“市长好!”

“局长好!”

一个一个握手,大大方方,笑容满面。另外两个副校长和教导主任都不怎么说话,看来这个校长是这所学校的绝对权威。

教育厅厅长张傅耀给杨鹏特意介绍了一下校长:“马俊英校长是省里的三八红旗手,还是连续三届的省教育模范。多年的老校长了,她刚调过来中心一小不久。”

“是的,去年年底刚调过来的,当时有好多家长老师到市教育局请愿,不让她离开原来那所学校。”局长汪小颖也补充说道。

杨鹏点点头笑了笑:“果然是个厉害校长,居然提前就知道了我们要来你这个学校。”

马校长哈哈大笑:“省长啊,您这么大领导下来,哪里瞒得住啊,现在整个市里都知道你要来学校视察啊,把大家都快吓死了。”

中心一小这个学校比实验三小略小一些,但也有学生三千名左右,学校的布局不像实验三小那样分成两个校区。

整个学校有三栋教学楼,每栋教学楼有四层,总共四十八个教室。

正是上课时间。大概是因为下午的体育、音乐课比较多,所以感觉比实验三小的校园要喧闹得多。

杨鹏突然明白刚才实验三小校园为什么那么清静了,没有体育、音乐课!

“省长啊,您这次来得太好太及时了,现在我们下面的这些学校问题实在太多了,好多遗留下来的、积累下来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您下来了,我们就有希望啦!”马校长大概是刚来这个学校任职的原因,一点儿也不隐瞒学校存在的问题,“校区太窄,大班额,缺老师,没编制,补贴少,这次校舍安全工程,又轮不到我们,说我们的校舍都达到了安全标准。省长您一会儿好好看看,怎么能说我们的校舍没有安全隐患呢?学校的教室太挤了,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上学读书,我这

个校长都觉得是在犯罪啊……”

教室里坐的学生果然太挤太多了,明显属于大班额,超大班额。

张傅耀厅长看得额头上一直在冒汗,可能他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

一年级的教室里,居然塞进将近一百个学生!

过道里、讲台下、教学黑板下面,都坐满了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全都瞪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乌泱乌泱的一片,让人望而生畏。

“省长,您看看,您看看,我每天都看着这些孩子,心里好难受,就像刀割一样啊……”马校长说着说着,两串大大的泪珠子,从她脸颊上滚了下来。

杨鹏突然觉得,这个校长确实是个好校长,不藏着掖着,不躲躲闪闪,就算她初来乍到,能这样不管不顾,也实属不易。

问题是,这样的情况,这样的大班额,市长、厅长、局长他们会都不知道?

而且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迹象!

这才是问题背后的大问题。

学生三千个左右,四十八个教室,平均每个班六十多个学生。

这些情况都是违规的,都是不负责任的。

都是应该问责的。

这时,张傅耀厅长说话了:“对这些问题,厅里年年讲月月讲,三令五申,千叮万嘱,处处告诫,没想到下面还有这么严重的情况。省长,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回去我们尽快给教育部汇报,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合力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刘绍敏副市长接着说:“杨省长,确实没想到,就像你说的,真的是灯下黑,这件事我要首先做检讨。情况已经这么严重了,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些情况,我一定尽快向市里报告,尽快整改到位,总之这种事情决不能再出现。”

汪小颖局长也表态:“今天最应该检讨的是我,每天看上去忙得焦头烂额,脚不沾地,其实都是务虚,都是表面文章。整天咋咋呼呼,忙忙叨叨,表面上前呼后拥,文件堆成山,下面发生了什么却一概不知。这

些学校都是市里最好的学校,也觉得是最放心的学校,哪想到会有这么多严重问题。省长这次要不是您下来,我们还会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样的现象一定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这次回去我就给市委市政府写检讨,下决心全面整改。”

杨鹏没有吭声,局长、市长、厅长都说自己有责任,那么你自己呢?如果你还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听听汇报问问情况,如果不是党校同学、国务院副秘书长任月芬给你打的那个电话,你会这么快、这么认真、这么急切地跑下来想搞清楚下面的真实情况吗?

如果不是总理要下来,如果不是任月芬的电话,可能一切还是照旧。就像现在同这个刘绍敏副市长、同这个教育厅厅长张傅耀,以及同这个市教育局局长汪小颖一样,即使在眼皮子底下,什么情况也不会知道,什么原因也不了解。即使想到了,了解了,估计也一样没什么好办法。没钱、没地,领导不当回事,谁都是干着急。

当然,除非他们合伙一起蒙蔽你!想一想,这么严重的问题他们真会毫不知情?

或者,他们面临的情况同你一样,也一样被下面的人蒙蔽了,把真正的问题掩藏了,每逢下来时,让你看到的都只是一片假象。

比如,总理下来了,如果决定让总理看一所市区的小学学校,你究竟该怎么办?

今天看到的两所小学应该都是临锦市最好的学校,即使是最好的小学,也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就这样原封不动地让总理看,还是把一切问题都暂时隐藏起来再让总理看?

如果你是省长、市长又会如何决定?

一般来说,会把所有的问题都掩藏起来。

即便是你,就像中心一小这样的大班额现象,你会决定就这样让总理原原本本地看到?

你能吗?

你敢吗?

当然,你也会在汇报中提到这么一句,部分学校还有大班额现象,我们正在加大力度解决。说可以这么说,但在现实中,面对着中央领

导、国务院领导,你是主管领导,或者是分管领导,你允许并愿意就这样把这些最真实的情况呈现出来吗?

就算你同意,省委书记会同意吗?省长会同意吗?

还有市委书记、市长,包括今天跟着你的这几个人,他们也真的愿意?

一定不会。

百分之百不会。

难道真的成了老百姓说的那样: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