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旅行,和萌妹子出发

第四百二十七章 八姓宗祠的过往

字体:16+-

和順图书馆的隔壁,是文昌宫。

李浔和李萌萌此刻却遗憾的离开了。

不是因为文昌宫里面有什么不好。

而是因为,这座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建筑,目前在维修,没有对外开放。

“走吧,去下个地方。”

“嗯,待会路过菜街的话,我们也去买点菌子吧。”

看完了报刊之后,李萌萌对于菌子的认知也更为深刻了几分。

尤其是里面提到的两样菌子,更是引起她浓厚的兴致。

“你想买什么?”李浔想了想,“松茸?”

“松茸应该很难比得过我们在香格里菈买的麻格桐松茸了,我们去买找找报刊社提到的那几种菌子吧。”

“也不知道菜街有没有,等下我们去看看。”

李浔点点头,同意了她这个想法。

的确,麻格桐的松茸味道上的确是鲜美无比。

哪怕是是晒干的都比很多他们吃到的松茸要好吃。

独天独厚的条件下孕育出来的美味,味道的确会与众不同。

即便他们这一路在房车上吃了不少,也依然对于松茸无比热衷。

只是刚刚在和順图书馆看报刊的时候,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在云楠人的眼中,更好吃的另有它物。

比如最经常出现在云楠人餐桌上的菌子,就是青头菌,号称是“抑郁症克星”,本身的价格便宜,但口感滑嫩肥厚。

长相也很喜感,浅绿色的伞帽上,还有像白菜一样的纹路。

颇有游戏道具的既视感。

青头菌只是守住了云楠人吃菌的底线。

听起来让人虎躯一震的菌类,有羊肚菌和虎掌菌。

形同其名,羊肚菌的菌帽凹凸不平,看起来非常像倒扣的羊肚子。

而虎掌菌则没有菌柄,耷拉在地上就像老虎的脚印。

云楠甚至有句俗语叫“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

因为羊肚菌性情刚烈,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长。

譬如山火的土壤里,更加适合羊肚菌野蛮生长。

关键是它营养价值高,堪比虫草。

已经成为一味炖汤神器,哪怕只是放一两朵,都能起到提鲜的左右,尤为馥香。

而属于云楠人眼中比较高端的菌子,形状往往都千奇百怪,其中最好看的鸡枞菌一定没跑。

鸡枞菌切开,肉质酷似鸡白肉。

菌盖很大,像鸡尾巴上的毛,肉质吃起来也有鸡肉的清香,因此才叫鸡枞菌。

鸡枞菌的味道声名远扬,哪怕是在古代,也都有所记载。

还很可能是最早被云楠省志记录并延续下来的菌类。

在明代的时候,就有《玉堂荟记》记载“菌之美者,以滇之鸡枞为第一”。

哪怕时至今日,鸡枞菌也依旧是云楠人的心头菌。

他们尤其爱油炸鸡枞菌,或者蘸着特制树番茄撒来吃。

不过这还不算最顶端的菌子。

除了牛肝菌之外,在市场上有一种不起眼,却被冠以人间至味的菌子——干巴菌。

它的形状和色调都属于中吃不中看的那一类菌子,像珊瑚的形状,又像绣球一般的皱褶和灰扑扑的颜色,无论如何都看不出它的独特。

但真正懂的人才会知道,干巴菌高档到,一公斤没有四位数,根本买不到好的干巴菌。

哪怕在7月到9月的盛产期,其价格一般也是猪肉的10倍到30倍以上。

在野生食用菌中,干巴菌是最具独特风味的一种,其菌香浓郁,嚼味鲜甜,滋嫩,回味醇香悠长。

而且,由于干巴菌的人工栽培至今尚未获得成功,市场的供应完全依赖于采集野生资源,这也倒置这一类干巴菌难以大规模流出到市面上。

李萌萌看完报刊已经按耐不住,稀豆粉都似乎已经消化完了。

文昌宫去不成,李浔便带着她又前往大石巷。

早上来的时候由于被百年菜街吸引了注意力,他们没有过多的关注弯楼子。

然而,他们走着走着,却是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面前。

正中间的四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金光灿烂。

寸氏宗祠。

“和順当地居民的先祖,也是从内地迁居到这里,至清代开始就兴建宗祠,没想到,这一隅之地,竟先后兴建了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个宗祠。”

“这显然就是八姓宗祠里修建时间最早的一座。”

李浔看着眼前的建筑缓缓的说道。

寸氏,本身就是一个很罕见的姓氏,却是和順的望族大姓。

寸大妈豆粉,也是这个姓氏。

最早到此开基业的五姓,分别有寸、刘、李、尹、贾。

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军队平定云楠后,五姓始祖便以军职屯守滕冲。

后来也定居和順古镇。

寸氏宗祠的位置,在十字路村的大石巷巷口。

在1806年的时候就开始修建,直到290年后道光六年的1827年才完工。

后来又在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重修了极具特色的新大门。

宗祠,门面一般都是传统的飞檐斗拱、瓦木结构。

寸氏宗祠的大门却与众不同。

重新修缮后的大门,拥有三道罗马式圆拱门。

在每道门上,也各自刻有浮雕的三角形如意顶,上面的鸢尾花花纹清晰可见。

哪怕是在和順古镇中,这种中外合璧的构造,也是标新立异的。

门口还有两只白色的石狮子,风格却是北师的凶悍感。

寸氏宗祠大门外月台的左右两边,分别立有一根两丈多高的石标杆,上有两个石斗。

石斗的数量其实是很有讲究的。

一个斗表示有族人出过举人,两个斗则表示出过进士。

在明清两朝,寸家不仅先后出过四个举人,还在光绪己未年,还出过一个进士。

因此,寸氏宗祠也允许悬两斗,这在和順整个古镇也,也是独一份的荣誉。

可惜的是,八姓祠堂大多数都一样,在历史上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寸氏宗祠在60年代,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因此,现在两人看到的建筑构建,其实也都是后来重新修缮的。

“我们要进去吗?”

“没必要,现在祠堂的内部,已经变成翡翠和赌石的卖场。”

“哈?这样啊,那还是算了……”李萌萌的脸色当即就是一变。

赌石,也是赌博的一种。

李萌萌的父亲,就是因为豪赌失败,因此才逐渐走上了绝路。

她对于赌这个字,已经变成了生理上的厌恶。

如果当初不是为了赚大钱而赌上所有,又怎么会沦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她挽着李浔的手,向着菜街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