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的第三個PTSD重症患者。”萱的這句話在周璐爾耳邊盤旋,像一隻無法停下來的蜜蜂,持續製造出令人驚恐的嗡嗡聲。
“好好看看你們的來往郵件吧,然後我們約一個時間麵談。”
掛了電話,周璐爾木偶般點開她與李顏的郵件往來記錄,共有37封。她翻出最早的那封,從頭讀起。
遺忘帶來很多麻煩,但也有很多好處。它是人類大腦重要的功能之一,除了節省大腦的運算資源,更是重要的自我防禦機製。它使人忘記悲傷,有空間填充新的快樂。但當你回過頭來發現自己遺忘掉快樂的記憶時,你不會因此傷心,反而會能體會到加倍的愉悅。周璐爾看到她給李顏寄出的第一封信時就是這種心情。
“李教授,我一直在關注你的論文進展,覺得其中的洞見精彩有趣。今天發現你曾經調取過我做的多重人格患者檔案,我感到十分榮幸。真的謝謝你。”
沒想到過去的自己做過現在的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更美妙的是,李顏隔天就回複了她。
“應該是我謝謝你,你記錄的檔案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這個簡短的回複令周璐爾歡呼雀躍,就像一個追星族得到偶像的一個簽名、一個眼神交匯的揮手。如果能和李顏多探討探討就好了,她這麽想著,以前的自己也是這麽想的,於是有了更多嚴肅探討學術問題的郵件往來。她甜滋滋地往下看,為她們之間的一致見解和共鳴感到高興。但漸漸地,郵件的風格變了,變成了尖銳的質疑與爭議。
“李教授,你上封郵件說的多重人格誘導實驗十分具有開創性,但我必須說,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開創方向。且不說這個實驗風險過高,一旦失敗會對被試造成永久性傷害,就算它成功了,如果證明了你的假設,具備多個人格的個體將具有更高的效率,我們就是徹底將人格工具化了。那麽人格的意義是什麽呢?人類自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麽呢?從古希臘起對自我的哲學思辨到近現代不同心理學流派對人格存在意義的構建都會淪為一筐廢紙。我們要去哪裏找尋我們生為人類的立足之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