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中的規則

從眾規則: 做事要有主見,不盲目跟風

字體:16+-

從眾規則也稱樂隊花車規則,指的是當個體受到群體影響(引導或施加的壓力)的時候,就會開始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和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隨大流”。

對從眾規則所進行的研究實驗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阿希實驗”。

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做了一個實驗,來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做出明顯錯誤的判斷。他請大學生們自願申請做他的測試者,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情況。當某個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時,他發現已經有5個人先坐在那裏了,他隻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他不知道,其他5個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測試者(即所謂的“托兒”)。

阿希要大家做一個非常容易的判斷:比較線段的長度。他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判斷共進行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常人很容易作出正確的判斷。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假測試者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的答案。於是真測試的那個大學生開始迷惑了,他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說出一個和他人一樣,但自己心裏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

生活中,從眾規則發生在每個人的身上,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總是傾向或跟隨大多數人的想法或態度,以證明自己並不孤立。經過研究發現,影響從眾現象發生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持某種意見人數的多少,“人多”本身就是說服力的最好依據,很少有人能夠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還堅持自己的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