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随机犯罪.2

27

字体:16+-

十月三日,上午十点钟。

天空有些发灰。宿醉之后,林旭坐在自己的车里,发现手机里有三个未接来电。其中两个是母亲在昨晚打给他的,一个是早上父亲打来的。林旭刚连上蓝牙想要回复,就又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十分钟后他在事务所所在的写字楼停车场停好车,想着赶紧给母亲回个电话,不料一抬眼竟然看见母亲就坐在不远处写字楼前的台阶上等他。他赶紧把母亲带上汽车,问:“妈,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

“是……有个事我得跟你说一下。”

“什么事?”

“我杀人了。”

话还没完全入耳,林旭就感觉头皮嗖地一麻。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母亲的脸。

母亲坐在他身侧,和他近在咫尺,却不敢和他对视。

“你杀了谁?”林旭强打精神问。

“楼上,郭玉琼的老公。”母亲双目失神,呼吸急促。

林旭见她如此反应,知道木已成舟,现在唯有冷静应对,才可能有转圜的余地。

“妈,到底怎么回事?你好好地把经过讲给我听。”

半小时后,林旭从自己的汽车内钻出来,走进写字楼。这短短的一路他确认了一个主题:必须要保郭玉琼,让她的正当防卫情节成立。否则她大概率会翻供,从而牵连出母亲,那后果不堪设想。

他在办公室的工位上抱着胳膊深思了许久,到底要怎样保护郭玉琼?

如果想要让她的正当防卫情节成立,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就必须有一个能够证明吕昆有杀人动机,并且在此基础上极度恐吓郭玉琼的证人。亲眼所见的证人不可能存在,那么就需要一个耳听为实的人。父亲两小时前打电话问自己昨晚是不是回了家,还说楼下的孔姨告诉他们,昨晚有个男子拿着钥匙捅他家的门锁。林旭当时还不知情,所以很快否认了。

这个捅他家门锁的人是谁?到底进屋没有?如果这个人当时进了屋,那么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符合作为郭玉琼一案的证人条件,而且是唯一的证人。他只要找到这个人,也许就能达成目的。

他似乎想起什么,拿起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父亲接了电话,并告诉他,刚刚孔姨说她又想起一个细节,就是昨天晚上,再加上前天晚上,他家连续两晚在没人的情况下亮了灯。也就是说,那个昨晚在他家门口捅门锁的男子不仅进了门,还在他家过了两夜。

很好!不管这个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至少符合证人的条件,可以协助他办成这件事。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这个人。

不,林旭掐灭了烟头,同时也掐灭了这个念头。

不能去找这个人。一方面,警方肯定也要寻找此人,自己的效率绝对赶不上警察;另一方面,即使自己先找到他,不管用威胁还是利诱的方式让他做伪证,都不会太稳妥。何况他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个贼,还是他家的熟人。

随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亲自冒充这个人。只有他成功充当这个人,警方才会停止寻找此人。

但要把握好时机。他要在警方已经开始寻找此人并且一直未果,调查工作陷入瓶颈的时候突然出现,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警方的怀疑。

但愿此人只是一个流窜犯,不那么容易被他们查到。

不过还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自己和此人的相似度有多大,能否天衣无缝地冒充?第二,楼下的孔姨亲眼见过那个人,如果自己突然站出来承认,怎么圆上他们当时没有互相认出对方这个漏洞?第三,自己明明已经否认过是此人,并且父亲已经报案,想必警方也会查出自己与家中的微妙关系,他要怎么解释突然回家的动机?

这些是首要问题。另外,还有很多麻烦事,比如监控录像、可能存在的其他目击者以及自己前两晚的行动轨迹等等,都可能是警方后续调查的方向。

先不能急,要等警方那边的消息。郭玉琼目前可能先被刑拘,然后肯定要被延长拘留,这些天,都是他运作的时间。

紧接着他回忆了自己前两天晚上的行踪。第一天晚上,女友过节回了家,他自己独自在租住的房屋。第二天晚上女友虽然回来了,但他单独出了门,在小酒馆喝酒喝了个通宵。还好,如果仔细谋划,是可以瞒天过海的。

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知道一个细节:昨天晚上,女友开着他的车来过绣竹园附近。

昨晚是王翊薇的生日,林旭本来想陪她一起过的。毕竟他计划明年结婚,然后有可能去异地创业,和王翊薇从此天各一方,再加上她的身体状况,两人恐怕以后再难相见。所以他一早订了蛋糕,想陪她过最后一个生日。

但最后一刻,他还是退缩了。昨晚他在小酒馆门前给她打了电话,跟她说还是不去了。王翊薇仿佛预料到了他的决定,虽然有些失望,但仍表现出最大的理解。

“我知道你为难,毕竟快结婚了嘛。没关系,我会让我爸妈陪我过的,我们出去吃大餐,一定把这个生日过好。”她强颜欢笑。

“生日快乐。”林旭在风中有些哽咽。

那一晚他在小酒馆里喝得酩酊大醉,回来后发现自己的汽车好像被别人动过。他反复问女友,才知道她昨夜怀疑他是去找了王翊薇,便开着车到绣竹园等他,但等到的是王翊薇父母推着她到外面吃饭的画面。

女人在这方面总是格外灵敏。

林旭此时却很感谢女友。他问了女友的行驶路线和停车方位,然后到绣竹园外观察每一个摄像头的位置。万幸女友将车停在了一个监控盲区,并且还是在离小区很远的主干路辅路上。万一东侧小路拍到了那个黑衣人,他便可以以此应对警察。

他手头还有一样“证据”,便是那张蛋糕订单。这就需要王翊薇的协助,来帮他圆好回家的理由。不过在此之前,他还要试探警方的态度。如果他随便编的回家借口不能说服警方,再将此牌悄悄打出,可能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想罢,他将这张订单混在文件里,交给助手去处理工作。如果警方后来对他产生怀疑,以他的经验,他们必将走访自己身边的人。

这个时候他通过和弟弟发微信知道,父亲到派出所撤销了报案,原因是发现家里其实并没有财产损失。很好,他心里又踏实了一些。这样那个黑衣人是自己的逻辑好像更能成立,现在需要关注的就是警方那边的动作。

警方一定会去找那个人,希望他们一定不要找到。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几天他通过和母亲、弟弟等人的联络,知道警察已经开始调查走访工作。他们依次找到了楼下孔姨和自己父母,以及其他的一些住户,并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陆续锁定了几个嫌疑人。先是快递员,然后是租客,最后再到林州,但好像都不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但警察又调出了那个黑衣人的监控录像,截了图四处找住户询问。这其中当然包括自己家,林旭嘱咐母亲一定要看到那张图,还要问清楚是哪里的监控拍到的,然后一一跟自己描述清楚。他之前已经给了母亲一个自己工作用的手机号,让她用这个号码和自己联络,那个手机号是自己一个前同事注册的,他现在还一直在用,这样可以躲避警方的侦查。

他按照母亲描述的黑衣人的穿着,到商场购买了一套还原度最高的衣帽。同时他还嘱咐母亲,如果警方找到了那个疑似黑衣人的人,尽量想办法让他们排除掉,这样才能误导侦查,让他有可乘之机。

在知道那张图像素很低,并且没有拍到黑衣人的正脸,孔姨等人也对此含糊不清的时候,林旭想,时机到了。

当他出现在孙小圣和李出阳面前,表示自己就是黑衣人的时候,对方明显满腹狐疑。但林旭知道他们没有过硬的证据反驳,所以表现得还算镇定。可他还是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是自己回家的理由确实存在漏洞,如果孙李二人到他单位调查,难免会查出问题;另一方面他还不清楚警方这边是否还会动用其他技术手段去核实黑衣人的身份。所以,当务之急是必须让他们相信自己就是那个黑衣人。这就需要他把第一个问题彻底解决掉。

他只能去找王翊薇帮忙。

王翊薇在电话里答应得很痛快:“好。”

敲定大致框架后,林旭和王翊薇随后商讨了一套详细的方案,还是在给她过生日上做文章,虚拟出一个两人窗对窗互诉衷肠的无奈而浪漫的情景。王翊薇那边需要做的,是删除生日当晚发的朋友圈,和父母做好交代;他这边需要做的,就是当警方再找自己询问时,故意做出神秘而隐晦的姿态,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令他们主动深入调查。当然,如果哪个环节脱离了计划,他也只能主动把这个借口跟他们和盘托出。还好,一切都在往他预料的方向发展。

孙小圣和李出阳的调查效率很高,不多时就查到了王翊薇,当然也就又找上了他。好在当时女友不在家,林旭怕他们见到女友的长相,从而在十月二日晚上的监控录像中发现她的身影,赶忙在他们进门前摘掉了屋子里的所有照片。

不过此时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郭玉琼好像擅自改变了一些案发细节。比如,案发时间和案发时电视机的状态。他一时摸不准,只能假装谨慎地含糊其词。以他的经验判断,这些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各类案件中,证人对于小细节的把握程度都有限,甚至记得颠三倒四的也大有人在。只要紧紧抓住关键点,并且有其他佐证加持,他的胜算依然非常高。

但前提是,郭玉琼撒的谎仅限于此。这也是整件事中他和他的母亲最不可控的一点。

随后令他稍感意外的是,两个警察竟然对他当年那起车祸有了兴趣,并且由此竟然联想到他身世有问题,从而怀疑他和郭玉琼有血缘关系。这简直令他哭笑不得。但当时他故意表现得很抵触和困惑,就为了真相大白的那一刻,让他们彻底无话可说。于是他先找到李出阳,把事情解释了一通,以免最后落个知情不报的下场。正中他下怀的是,李出阳并不买账,随后便有了做亲子鉴定的闹剧。

发展到这一步,林旭以为自己已经赢了。可没想到,孙小圣又查到了王翊薇在案发当晚曾经出现在小区里,而那个推着她的男人,正是她的父亲。万幸,他们好像并没有掌握这个细节。

但就像王翊薇所说的那样,这两个警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