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規:明清的腐敗與反腐敗

緒論 腐敗:古代王朝的無解難題

字體:16+-

細數中國曆代王朝,幾乎毫無例外地都是在“勃然而興”後不久就越來越深地陷入腐敗泥潭之中,最後也大多因“腐敗綜合征”而走上滅亡之路。

我個人認為,傳統社會裏的“權力決定一切”,應該為腐敗的產生負總責。

自秦朝至清末,從政治層麵講,中國曆史基本上就是一段皇權專製不斷強化的曆史,而皇權專製本身,就是最大的腐敗。

皇權專製製度的根本特征是,皇帝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的,相反,國家是為皇帝而存在的,形成了“家天下”的格局。黃宗羲認為,從秦朝開始的君主專製製度是“以天下之利盡歸於己,天下之害盡歸於人”(《明夷待訪錄·原君》)。黑格爾則認為傳統中國是“普遍奴隸製,隻有皇帝一個人是自由的,其他的人,包括宰相,都是他的奴隸”[1],這句話在中國史書中得到了這樣的注解——後梁宰相敬翔曾對梁末帝朱友貞說:“雖名宰相,實朱氏老奴耳。”[2]

這種製度安排,使天下成了君主的世襲產業: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腦,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產業,曾不慘然,曰:“我固為子孫創業也。”其既得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樂,視為當然,曰:“此我產業之花息也。”(《明夷待訪錄·原君》)

確實,在君主專製製度下,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私有財產,全體臣民都為皇帝而奔走,這就是所謂的“竭天下之財以自奉”“以四海之廣,足一夫之用”“奪人之所好,取人之所爭”。這種狀況本身當然就是最大的腐敗。在黃宗羲看來,皇權專製製度是“天下之大害”。用孟德斯鳩的話說則是:“專製政體的原則是不斷在腐化的,因為這個原則在性質上就是腐化的東西。”[3]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