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天性善良的皇帝
康熙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個人魅力的君主之一。晚清名臣曾國藩和郭嵩燾的日記當中,都有夢到聖祖的記載。曾國藩還說“我朝六祖一宗,集大成於康熙”[1],並把康熙的《庭訓格言》列為弟弟和子侄的必讀書目。這一方麵說明在國勢陵夷之際,晚清朝臣潛意識當中是何等盼望再出現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挽救國家危局;另一方麵也可見康熙皇帝在漢族士大夫心目中有著不同於其他清代帝王的獨特地位。
為什麽康熙皇帝如此受到後世臣民的景仰呢?因為他除了有治國雄才,還有很突出的人格魅力。
康熙也許是中國古代情商最高的一位皇帝,至少可以和李世民並列。他天性善良,很善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以康熙朝的君臣關係處理得非常有人情味。
康熙二十年(1681年),皇帝按慣例宴請大臣。“大宴群臣”,這個場麵從字麵上看起來很歡樂,實際上氣氛往往是一片肅殺,因為大臣們在皇帝麵前當然都戰戰兢兢,生怕失儀,飯吃得沒滋沒味。臨到開席,康熙考慮到這一點,決定自己不參加此次宴會,並發下指示,要求大臣們不必拘束,都要多喝一點:“今日宴集諸臣,本當在朕前賜宴,因人眾,恐恩澤未能周遍,故不親蒞。諸臣可暢飲極歡,毋拘談笑,以副朕意。”[2]結果當天大臣們果然都喝醉了,“酒酣無不沾醉”[3]。
也許是因為高高在上感覺孤獨,康熙很喜歡主動打破尊卑界限,拉近君臣距離。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他曾邀請大臣們到中南海垂釣,而且宣布大家可以把釣到的魚帶回家,讓孩子老婆嚐嚐鮮,“今於橋畔懸設罾網,以待卿等遊釣,可於奏事之暇,各就水次舉網得魚,隨其大小多寡,攜歸邸舍,以見朕一體燕適之意”[4];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他在外巡行的時候,專門請隨行的大臣們到他的行宮裏麵參觀遊覽,囑咐他們隨意遍觀,勿拘形跡,甚至還做起了導遊,遇名勝處,親自指示,諸臣得一一見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