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一百分的接班人
大清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清宮舉行了隆重的“禪位大典”。上午九時,八十六歲的老皇帝乾隆坐上了太和殿寶座。殿前廣場上,上千名王公大臣在莊重的“中和韶樂”中如潮水一般拜興起跪。隨著乾隆把手中那枚方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寶”微笑著遞到跪在他麵前的嘉慶皇帝手中,中國曆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順利完成。
早在乾隆中期開始,接班人問題就成了全大清帝國關心的焦點,因為乾隆皇帝多年一直沒有立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巡視東北,回來途中,走到錦縣(今遼寧省淩海市)的時候,有一個叫金從善的秀才跑到禦路邊上給皇帝上書。上書說什麽呢?請求乾隆皇帝立太子。
原來,這一年乾隆皇帝已經六十八歲,年近七旬,在古代,這已經是高壽了。可是這時候,大家還不知道他的接班人是誰。所以金從善替天下人著急,說自古以來,儲位問題都是關乎天下安危的重大問題,可是從來沒聽您在這方麵有什麽安排。萬一您有個三長兩短,天下可怎麽辦呢?於是上了這樣一道上書。
收到上書,乾隆非常生氣,因為接班人問題豈是普通老百姓可以討論的?於是他將金從善以“狂誕悖逆”的罪名斬決了。
殺掉了金從善,乾隆感覺有必要和天下萬民解釋一下他在接班人問題上的想法,於是他下達了一道上諭,說這個問題我早已經有所安排。早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我就已經秘密立儲。不過此事我隻告訴了幾個軍機大臣,沒有向天下公布,所以天下人才會產生這樣的誤會。
這道諭旨一下,關於誰是繼承人的猜想在民間進行得更熱烈了。乾隆此舉相當於給大家出了一個謎語,讓大家猜,他的這些兒子當中,誰是下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