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極品人、極品事

第九章 袁世凱,忠誠與背叛

字體:16+-

1908年,袁世凱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這時他已經進入了中國最高統治者的行列中。《紐約時報》當年6月14日刊登了一篇對他的采訪,記者托馬斯·米拉德(Thomas Millard)說,他看到的袁世凱就是“健康和精壯的化身”。

1912年1月16日,北京冬季的寒風吹過喬治·恩斯特·莫裏森(George Ernest Morrison)的馬車。馬車行至丁字街,時近中午,店鋪中卻食客寥寥。那時的中國,不少勞苦大眾一天隻吃兩頓飯。

在中國曆史上,更多的人將莫裏森稱為“莫理循”,他是袁世凱的老朋友,也是老資格的外籍顧問。莫理循出生於澳大利亞,1894年從上海步行到仰光,寫下了《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記述了自己用十八英鎊完成三千英裏行程的故事,算是曆史上最早的窮遊中國的外國背包族。憑借這段不尋常的經曆,《泰晤士報》將其聘為通訊員,並資助他繼續從曼穀到昆明一線,以及後來穿越東三省的旅行與采訪。

這是莫理循在北京的第五個年頭,此時他多了一個新身份: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的顧問。他的馬車就在袁世凱的車隊中。這位中國最有權勢的人剛好退朝,帶領大幫幕僚、衛兵,乘馬車出東華門,行經東安門至丁字街,也就是今天的王府井。

此時,莫理循聽見了重物飛過的聲音,爆炸!車隊迅即陷入了混亂。

“我馬上意識到有人投擲炸彈,一匹馬衝過追趕的人,片刻的沉寂之後,袁世凱乘坐的馬車在衛兵保護下迅速從出事地點衝了出來。感謝上帝,袁世凱安然無恙。”莫理循後來回憶說。

但莫理循沒有預知到,他當時擔心的這名中國英雄,隨後會走上稱帝的道路。莫理循之於袁世凱,就像當年貝多芬之於拿破侖,從欽佩到不理解到最終唾棄。在以往的政治生涯中,袁世凱的所作所為隻有兩個字:背叛。他背叛朋友,背叛朝廷,背叛皇帝。很少有人探及他的真實內心——他隻忠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