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土魏和火蜀

字體:16+-

關於“當塗高”指代“魏”字的事兒,史書上也並沒有說清楚,當周舒和杜瓊給譙周解釋這一點的時候,袁術、袁紹究竟掛了沒有,曹丕有沒有篡漢。倘若是曹丕已經篡漢,建立了魏朝,那這兩位就是馬後炮,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倘若曹丕還沒有篡漢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漢獻帝封曹操做“魏公”,從冀州劃出十個郡來給他建立魏國,三年以後,曹操又晉爵魏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丞相是當時全天下最強橫的勢力,十個人裏有八個相信魏國會代漢而興,那兩位的解釋、預言仍然在情理之中,一點兒也不神秘。

估計漢獻帝大概沒聽說過這則“當塗高”的讖謠,否則他不會封曹操當魏公、魏王。不過話又說回來,當時曹操的大本營在鄴城,屬於戰國時代的魏國境內,當時的上一級行政區劃也叫魏郡,所以就算漢獻帝封曹操什麽宋公、趙王,預言家們仍然可以事後解釋,說這個“魏”不是指國名,而是指地名。再說了,曹操大權在握,他要是明說“魏”這個字眼兒漂亮,老夫我就要了,你漢獻帝敢不給加封嗎?

倘若那兩位解釋、預言的時候,是在曹操還沒有占據河北,把大本營遷到鄴城之前呢?一樣說得通,因為那時候雄踞鄴城的乃是袁家老大袁紹,“官渡之戰”前,袁紹是穩穩的天下第一大勢力,若說“魏”地的袁紹將代漢而興,十個人裏麵也仍然有五個信,二博一,陰陽家、方士們這點兒賭性還是有的。

所以說,所謂符讖、讖謠,究竟是些什麽玩意兒?那就是含含糊糊、似是而非的順口溜或者不順口溜,解它得靠蒙。你要真信了還蒙不對,那就是學問不到家,八成落個袁術的下場,要是誰僥幸蒙對了,大家轉回頭來就會說“還真是靈驗啊”,然後崇拜這個會猜題的家夥學問高深,鬼神莫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