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朝正了火德,大家都改穿龍蝦袍,也就是所謂的“尚赤”。“尚”是什麽意思呢?尚的意思就是崇尚、尊重,說明全社會最尊崇這種顏色。咱們要知道,是先有了德,然後才有相應的“尚色”,換句話說,在鄒老教授提出“五德終始說”之前,根本就沒有這一套花樣。古書上說商朝是金德,服裝、旗幟尚白,那都是蒙人的——考古發掘倒是挖出很多商朝的人偶來,大多穿著白衣裳,沒辦法,那時候印染水平極不過關,素色衣服最多,想不尚都不可能。
等到秦始皇正式采納五德學說,下詔說咱是水德王朝,這種“尚色”才不再停留在紙麵上、理論上,而正式得到應用。可是秦朝尚黑,並不是說秦人都隻能穿黑衣服,打黑旗子,兵馬俑剛挖出來還沒褪色的時候就花花綠綠的,幾乎啥顏色都有。尚黑一般情況下是指皇帝、官員們的朝服和祭服,必須以黑色為主色調,軍旗也以黑色為最高級,獻給上天的祭祀品也得是黑的,比如黑牛、黑馬、黑羊啥的。
西漢初年的各種禮儀製度都很粗疏——不粗不行啊,跟著劉邦打天下的功臣們大多是一票大老粗,像張良、陳平那樣有學問的挑不出幾個來,叔孫通製定新式朝禮的時候,劉邦就提醒過他:“做簡單一點兒,要不然大臣們搞不懂。”所以就沒有明確尚色,大臣們上朝也是各穿各的,隻要別奇裝異服,別袒胸露背就得。直到漢武帝定下土德,官員們才統一著裝,以赭黃色為主色調。到了東漢呢?文武官員的常服尤其是祭祀服,就變成以赭紅為主色調了——沒辦法,當時印染技術仍然不過關,大紅色的衣服又貴又容易掉色,就連官員們也未必人人穿得起。
而五德學說,也從東漢開始演變成了兩套算法。一套是鄒老教授從黃帝起算的“五行相勝”法,一套是由董仲舒老宗師開頭,最終由劉向、劉歆爺兒倆完善的從伏羲起算的“五行相生”法。有趣的是,新學說並沒有徹底打倒舊學說,這兩套五德係統並行不悖,全都流傳到後世。雖然“五行相生”法後來居上,逐漸演變成主流,曆代王朝大多采用這種算法,但萬一不管用呢?扯不圓呢?說不通呢?這時候“五行相勝”的舊法兒就能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