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以後三十四年,公元528年,契胡酋長爾朱榮進入洛陽,殺了胡太後和皇帝元釗,另立了元子攸為帝(那時候拓跋氏已經全麵漢化,就連姓氏也改成了漢姓“元”)。公元530年,元子攸親手殺了爾朱榮,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又殺了元子攸,另立元恭為帝。隨即占據冀州的大軍閥高歡發兵殺掉元恭,擊敗爾朱兆,再立元修為帝。公元534年,元修跟高歡有了矛盾,就逃到關中,依附另外一個地方實力派人物宇文泰。高歡沒奈何,新立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一年以後,元修被殺,宇文泰找了另一個皇室成員元寶炬當皇帝。於是經過這麽一番亂七八糟的瞎折騰,北魏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按照史書上的習慣說法,就此分裂成高歡執政的東魏和宇文泰把持的西魏。
甭管這魏是東是西,畢竟都是魏,所以兩魏名義上全部都是水德。可惜好景不長,公元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了元善見,建立北齊;七年之後,宇文泰的侄子宇文護也廢掉了魏恭帝元廓,擁戴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於是繼續中原分裂,形成周、齊對峙的局麵。
如此一來,讓很多王朝都頭疼的問題就又浮上了水麵。魏隻有一個,德也隻有一個,如今一分為二,這該怎麽算呢?這高洋、宇文護都是太子黨出身,都有著天下英雄舍我其誰的氣概,覺得自家才是正統,於是彼此都不理睬對方,自己埋頭定自己的德。
北齊首先宣稱自己承魏水德,應木德,尚青,但奇怪的是他們所得的祥物預兆卻是“京師獲赤雀,獻於南郊”——赤雀赤雀,分明是紅色的,該應火德嘛。
可是跟北周相比,北齊已經算正常了。北周也自稱為木德,但這個“木德”應得非常古怪,木德尚青,而北周的服色卻仍然尚黑,是水德之色;他們又宣布實行古代夏朝的曆法,而夏朝分明是金德;更離譜的是,宇文家自己公布的族譜裏,最早的祖先是炎帝神農氏,而炎帝卻該是火德……這就完全徹底亂了套。本來一朝一色,習為定製,即便曹叡也不過才搞了兩個顏色而已,到了宇文家就成了五顏六色的萬花筒,除了黃土以外,四德俱全,倒也算得上是另類的行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