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兩條鏈子終於合並

字體:16+-

隋文帝楊堅是個很迷信的家夥——其實扒一扒曆朝曆代的皇帝,不迷信的鳳毛麟角。要證明自己的皇位不是昧著良心搶來的,而是上天利用種種機會授予的,皇帝就不可能不信那些讖緯、德性之類的胡說八道。

舉個例子,楊堅的老爹叫楊忠,本來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後來幫助宇文家篡了西魏,就被封為隨國公。楊忠去世,楊堅襲了老爹的爵位,也做隨國公,宇文贇死後他掌控朝政,就逼迫外孫小皇帝加封自己為隨王。

你瞧,問題來了。劉邦當皇帝前是被項羽封了漢王,所以建立帝國,國號也就沿用這個“漢”字;曹丕原本是魏王,建立帝國沿用“魏”字;司馬炎本是晉王,建立帝國沿用“晉”字;劉裕本是宋王,建立帝國沿用“宋”字……按道理說,楊堅既然是從隨王爬到皇帝寶座上去的,那他所開創的朝代就應該是“隨朝”啊,怎麽就變成“隋朝”了呢?

這就跟迷信扯上關係了,楊堅打算稱帝,定國號,就琢磨著這個“隨”字不好,不吉利。一種說法,“隨”有走之旁,他怕隨著隨著,帝王之氣就給隨走了;另一種說法,“隨”的意思是跟隨,楊堅想,老子我要開創一個無比輝煌的新王朝,怎麽能跟隨著舊時代的腳步走呢?於是乎,他翻查古書,發現隨、隋二字通假,而這“隋”字瞧上去就顯得那麽喜慶,就它吧,咱們定名為大隋!

所以說,楊堅既然這麽迷信,他是不可能拋棄延續了那麽多年的五德學說的,五德的曆史繼續翻開新的一頁。

隋朝接替的是北周,北周的德性如前所述,搞得亂七八糟的,楊堅索性快刀斬亂麻,隻認準了“木德”說事兒,別的一概忽略。按照五德相生的理論,木生火,隋朝又該是火德了。

據說早年間就有人獻過符讖,說:“赤帝降精,感應而生隋也,故隋以火德為赤帝天子。”甚至在楊堅收到禪讓書的時候,也有人自稱恰好瞧見一隻朱雀降臨在宮殿屋頂上……反正都是老掉牙的祥瑞橋段,而且分明都是先上車後補票。咱們說了,“隨”改“隋”就是楊堅一拍腦門兒現想出來的,在此之前,哪兒會有啥“感應而生隋”的說法呀,要有這說法,還用楊堅絞盡腦汁琢磨新國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