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燈公子

第16章 拾肆·九麻子·詭飾品

字體:16+-

從前那豪情萬丈的方九麻子又回來了。

原來,“飛毛腿”三字並不是指跑得很快的人,而是一個台灣賊。

乾隆十三年三月,方恪敏公觀承由直隸藩司升任浙撫,在撫署二門上題了一聯:“湖上劇清吟,吏亦稱仙,始信昔人才大;海邊銷霸氣,民還喻水,願看此日潮平”。這是有清一代督撫中文字最稱“奇逸”者。

嘉慶十八年,也是三月,方觀承的侄兒方受疇亦由直隸藩司升浙撫。這個時候,方觀承的兒子方維甸已經是直隸總督了。早在嘉慶十四年七月,方維甸也就以閩浙總督暫護浙撫篆。數十年之間,父子叔侄兄弟三持使節,真是無比的殊遇,於是方維甸在父親當年題聯的楹柱旁邊的牆上又補寫了一聯:“兩浙再停驂,有守無偏,敬奉丹豪遵寶訓;一門三秉節,新猷舊政,勉期素誌紹家聲。”還在聯後寫了一段長跋,記敘了這樁家門盛事。人稱方觀承是“老宮保”,方維甸是“小宮保”。

抄兩段兒枯燥的史料暖暖場子,今日咱們說飛毛腿和方九麻子。

要是嫌史料生硬難讀,盡管跳過,也減不了後頭故事裏的趣味;可是,一旦細讀這麽幾段兒文字,您就會有恍然大悟之感:原來中國加緊統一台灣是從這老小子開始的。

《清史稿》本傳稱方維甸:

“方維甸,字南耦,安徽桐城人,總督觀承子。觀承年逾六十,始生維甸。高宗命抱至禦前,解佩囊賜之。乾隆四十一年,帝巡幸山東,維甸以貢生迎駕,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

“四十六年,成進士,授吏部主事,曆郎中。五十二年,從福康安征台灣,賜花翎。遷禦史,累擢太常寺少卿。又從福康安征廓爾喀。曆光祿寺卿太常寺卿,授長蘆鹽政。嘉慶元年,坐事奪職。吏議遣戍軍台,詔寬免,降刑部員外郎,仍直軍機。遷內閣侍讀學士。從尚書那彥成治陝西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