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著中國通史(全集)

第62章 新室的興亡

字體:16+-

前後漢之間是中國曆史的一個轉變。在前漢之世,政治家的眼光,看了天下,認為不該就這麽苟安下去的。後世的政治家奉為金科玉律的思想,所謂“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是這時候的人所沒有的。他們看了社會還是可用人力控製的,一切不合理的事,都該用人力去改變,此即所謂“撥亂世,反之正”。出來負這個責任的,當然是賢明的君主和一班賢明的政治家。

當漢昭帝時,有一個儒者,喚做眭弘,因災異,使其朋友上書,勸漢帝“求索賢人,禪以帝位,而退自封百裏”。宣帝時,有個蓋寬饒,上封事亦說:“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四序之運,成功者退,不得其人,則不居其位。”這兩個人,雖然都得罪而死,但眭弘,大約是霍光專政,怕人疑心他要篡位,所以犧牲了他,以資辨白的。況且霍光是個不學無術的人,根本不懂得什麽改革大計。蓋寬饒則因其剛直之性,既觸犯君主,又為有權勢的人所忌,以致遭禍,都不是反對這種理論,視為大逆不道。

至於不關涉政體,而要在政務上舉行較根本的改革的,則在宣帝時有王吉,因為宣帝是個實際的政治家,不能聽他的話。元帝即位,卻征用了王吉及和他誌同道合的朋友貢禹。王吉年老,在路上死了。貢禹征至,官至禦史大夫。聽了他的話,改正了許多奢侈的製度,又行了許多寬恤民力的政事。

其時又有個翼奉,勸元帝徙都成周。他說:長安的製度,已經壞了,因襲了這種製度,政治必不能改良,所以要遷都正本,與天下更始,則其規模更為闊大了。

哀帝多病,而且無子,又有個李尋,保薦了一個賀良,陳說“漢曆中衰,當更受命”,勸他改號為陳聖劉皇帝。陳字和田字同音,田地兩字,古人通用,地就是土,陳聖劉皇帝,大約是說皇帝雖然姓劉,所行的卻是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