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著中國通史(全集)

第72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字體:16+-

自從公元755年安、史之亂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為止,唐朝一共還有了152年的天下。在這一個時期中,表麵上還維持著統一,對外的威風亦未至於全然失墜,然而自大體言之,則終於日入於衰亂而不能夠複振了。

因安、史之亂而直接引起的,是藩鎮的跋扈。唐朝此時兵力不足,平定安、史,頗藉回紇的助力。鐵勒仆骨部人仆固懷恩,於引用回紇頗有功勞,亦有相當的戰功。

軍事是要威克厥愛的,一個戰將,沒有人能夠使之畏服,便不免要流於驕橫,何況他還是一個蕃將呢?他要養寇自重,於是昭義、成德、天雄、盧龍諸鎮(昭義軍,治相州,今河南安陽縣。成德軍,治恒州,今河北正定縣。天雄軍,治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盧龍軍,即範陽軍),均為安、史遺孽所據,名義上雖投降朝廷,實則不奉朝廷的命令。

唐朝自己所設的節度使,也有想學他們的樣子,而且有和他們互相結托的。次之則為外患的複興。自玄宗再滅突厥後,回紇占據其地。因有助平安、史之功,驕橫不堪。而吐蕃亦乘中國守備空虛,盡陷河西、隴右,患遂中於京畿。又雲南的南詔(詔為蠻語王之稱,當時,今雲南、西康境有六詔:曰蒙睒詔,在今西康西昌縣。曰越析詔,亦稱磨些詔,在今雲南麗江縣。曰浪穹詔,在今雲南洱源縣。曰邆睒詔,在今雲南鄧川縣。曰施浪詔,在洱源縣之東。曰蒙舍詔,在今雲南蒙化縣。地居最南,亦稱南詔。餘五詔皆為所並)。天寶時,楊國忠與之構兵,南詔遂投降吐蕃,共為邊患,患又中於西川。

公元779年,代宗崩,子德宗立,頗思振作。此時昭義已為天雄所並,盧龍亦因易帥恭順朝廷,德宗遂因成德的不肯受代,發兵攻討。成德和天雄、平盧連兵拒命。山南東道(治襄州,今湖北襄陽縣)。亦叛與相應,德宗命淮西軍討平之(淮西軍,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縣)。攻三鎮未克,而淮西、盧龍複叛,再發涇原兵東討(涇原軍,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過京師,因賞賜菲薄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