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僅得邯鄲淳一人,而鄭玄之徒無有傳者?蓋鄭玄晚年,書多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故傳古文者,僅一邯鄲淳也。今觀《三體石經》殘石,上一字為古文,中一字為篆文,下一字為隸書。篆書往往與上一字古文不同,蓋篆書即古文家所讀之字矣。例始《三體石經?無逸篇》,“中宗”之“中”,上一字為“中”,下一字為“仲”,此即古文家讀,“中,仲也”。考《華山碑》,亦稱宣帝為“仲宗”。歐陽修疑為好奇,實則漢人本讀“中”為“仲”也。
今文為歐陽、大、小夏侯為三家,傳至三國而絕,然蔡邕《熹平石經》猶依今文。今欲研究今文,隻可求之《漢書》、《後漢書》及漢碑所引。然漢碑所引,恐亦有古文在。
五、東晉古文。今之《尚書》,乃東晉之偽古文(據《尚書正義》引《晉書》,定為鄭沖所作)以馬、鄭所有者,分《堯典》為《舜典》(《舜典》,《書序》中本有),更分《皋陶謨》為《益稷》,又改作《泰誓》,此外又偽造二十五篇。不但偽造經,且偽造傳(亦稱孔傳)。自西晉開始偽造以後,更四十餘年,至東晉梅賾始獻之。字體以古文作隸書,名曰隸古定。人以其多古字,且與三體石經相近,遂信以為真孔氏之傳,於是,眾皆傳之。甚至孔穎達作《尚書正義》,亦以馬、鄭為今文矣。
梅賾獻書之時,缺《舜典》一篇,分《堯典》“慎徽五典”以下為《舜典》之首。至齊建武四年姚方興獻《舜典》,於“慎徽五典”之上加“曰若稽古,帝舜”等十二字,而梁武帝時為博士,議曰:“孔序稱伏生誤合五篇,皆文相承接,所以致誤。”《舜典》首有“曰若稽古”,伏生雖錯耄,何容合之?遂不行用。然其後江南皆信梅書,唯北朝猶用鄭本耳。隋一天下,采南朝經說,乃純用東晉古文,即姚方興十二字本也。其後又不知如何增為二十八字,今注疏本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