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剛從夢中醒來的人做出的簡單判斷常常是,盡管他的夢並非來自另一個世界,但的確把他帶到了另一個世界。下麵我們將引用一位老生理學家布達赫(Burdach,1838,第499頁)關於夢現象的十分小心謹慎的論述,他說:“在夢中,我們白天中的勞作與娛樂、歡樂與痛苦是從不重複的。而且相反,夢的唯一目的是讓我們從中得到解脫,即使有時我們的頭腦裝滿了一些事情,或我們受痛苦的折磨,或我們的精力全部投入一件關注的事情,夢也是以某種象征的方式進入我們的頭腦。”費希特(I.H.Fichte,1864,第1卷,第541頁)也有相同的認識,他在談到“補足性的夢”時曾描述為它有一種精神上神秘的自我修複功能。斯圖呂貝爾(Strumpell,1877,第16頁)在一本研究夢的性質與起源的享有盛譽的著作中也談到類似看法。他說:“做夢的人在夢中被從清醒的意識世界中遷走。”還說:“在夢中,對我們在清醒中所記憶的有序內容及其正常行為都已消失。”以及“在夢中我們幾乎沒有記憶,我們的心靈已和清醒生活的日常內容和事務割斷了聯係。”
不過,有相當多的作者對夢與清醒時的關係持有相反的觀點。如哈夫納(1887,第245頁)就說“首先,夢是清醒生活的繼續,夢與我們不久前存在於意識中的想法有關,準確的觀察總會找到夢與白天的經曆有些關聯”。而另一位學者威根特(Weygandt,1893,第6頁)對我剛才引用的布達赫的闡述持有針鋒相對的看法:“因為常有一些夢很明顯地被觀察到確實引導我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而不是與它隔絕。”默裏(Maury,1878,第5頁)進一步提出一個簡明的公式:“我們夢見我們所見、所聞、所思或所為。”而詹森(Jessen)在他關於心理學的一部著作中(1855,第530頁)說得更為詳細:“夢的內容毫無例外地在某種程度上受夢者本人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並同他整個生活中的事件與經曆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