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一位入睡前幻覺現象的觀察者賴德(G.T.Ladd,1892)也同繆勒與默裏一樣,經過一番實踐之後能做到突然醒來而不睜開眼睛,過2至5分鍾後再繼續睡下。這樣他可以有機會比較視網膜上剛消失的感受和保持在記憶中的夢意象之間的關係。他宣稱在任何情況下,認識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都是可能的,因為自身視網膜光的亮點和亮線為夢中精神所接受到的事物形體提供了輪廓。例如,在視網膜上亮點的排列呈平行線形,在夢中就形成了他所讀的書中的一行行鉛字。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夢中正讀的清清楚楚的那頁書漸漸消退為我清醒意識中的這樣一個情景,它就像我們在暗處透過紙上一個橢圓形的小孔所看到的遠處的一頁書”。
賴德認為(盡管他不想貶低中樞[大腦]因素在這一現象中的作用),如果沒有眼球中視網膜刺激所提供的材料,視覺性的夢是不會產生的。這很適合那種在黑暗的屋子裏剛入睡時所做的夢,而在天亮時醒前所出現的夢的刺激源是在變亮的屋裏刺進眼睛的客觀的光線。視網膜光的這種變化不定、不斷轉換的性質與夢中不斷變轉的意象過程是相一致的。注意到賴德觀察的重要性的人中,沒有人會低估主觀刺激源所起的作用。因為,如我們所知,視覺意象是我們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他感覺(除聽覺以外)則在夢的形成中是間歇性的和次要的。
(三)內部軀體刺激
由於我們現在在討論機體內部的夢源問題而不是外部的,所以我們應記住,幾乎我們所有的內部器官在受到刺激時,或者說它們不舒服,或者說生病時,都會成為夢的來源,盡管在它們正常工作時似乎不向我們傳達任何信息。這些刺激和我們所受到感覺或疼痛刺激有相同的作用。例如,這類曆史很久的實驗在斯圖呂貝爾的作品中有所反映(1877,第107頁):“在睡眠中心靈對軀體事件有著比清醒時更深更廣的感覺意識,它必須接受身體各部位刺激的印象,並受它們影響。例如,身體姿勢的變換,清醒時我們可能根本不注意,而在睡時卻不然。”所以,最早的時候,亞裏士多德就曾說過,很可能在剛一得病時,信息首先是來自夢中,而不是人的清醒狀態,因為夢有一種對印象的放大作用(參看上文第3頁)。一些醫學界的作者雖然不相信夢的預言作用,但對於夢對疾病的預兆性卻沒有相反的意見(比較西蒙,1888,第31頁及一些早期作者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