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論人生·修養

第16章 篤 行 (3)

字體:16+-

況且,這些崇尚整潔的道理,應該先從自身做起,然後推及他人。前秦(五胡十六國之一)的符朗和朝廷官員們舉行宴會,居然讓小孩子跪在地上張開嘴巴,等賓客把痰吐到他們嘴裏再讓他們離開,還把跪地張嘴的小孩子稱為“肉痰孟”。這真是泯滅良心的做法啊。南宋謝景仁的住所十分幹淨漂亮,他每次吐痰的時候,都是直接吐到兩旁仆人的衣服上。等一天的事務辦完了,他才允許仆人離開去洗浴。雖然謝景仁不像符朗那樣殘忍,但他的行為也是放縱自己、輕慢他人。漢朝的郭泰每次在旅館投宿,都要親自灑水掃地;等他離開之後,新入住的客人進入他住過的房間,都會說:“郭泰昨晚一定在這裏住過。”這真是值得別人效仿的楷模呀。

選自《華工學校講義·德育篇》蔡元培

禮讓及威儀

凡事都有公理可循,而社會的行為和習慣,卻不能事事都用公理來衡量。如果一切都用公理衡量,而寸步不肯讓人,將會被大量的衝突所困擾,人人都會沒有幸福可言。而且人常常會被感情所左右,無法做到豁達大度,他人的言行一旦不合己意,動輒便引用似是而非的道理來反駁,發生衝突的原因,很多都是由於這個。於是有禮讓的方式來進行調合,彼此之間的感情就不會發生嚴重的衝突。

人有禮讓之心,就好像車軸上的潤滑油,能使人在交際時圓滑得體,在溫情和氣的氛圍中達到交際的目的。要維護社會的和諧,增進人們的幸福感,絕不能一日沒有禮讓。

禮儀,用來根據人的親疏層次維持社會秩序。重要的在於不傷害彼此的感情,而相互表達相愛相敬的誠意,有人認為這是敷衍的虛禮,這是不對的。

禮儀的發源,就是把人們之間互相敬愛的誠意用言語舉止展現出來。人情世故本來相差不多,人的生活狀態也大致相同,那麽情感表現為外在的拜揖送迎等禮節,也就沒有什麽不同,沿襲的時間久了,便成為慣例,這也是很自然的。因此一個國家的禮節,源自先民千百年來的習慣,不應隨意改變。尊重一個國家的習慣,就是尊重一個國家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