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論人生·修養

第3章 正 己 (3)

字體:16+-

德性之中,最能普及在行為上的品質是信義。所謂信義,就是實事求是,不因為生死利害的關係而違背正義。社會上的各種事情,都是由信義建立起來的。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缺乏信義,這個國家的道德風尚就**然無存了。孔子說:“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忠厚嚴肅,這樣即使到了偏遠地區也能行得通。”這是說信義是值得崇尚的。一個人如果能以信義來與人交往,絲毫沒有自私自利的想法,內心一片赤誠,那麽即便是暴戾的人,也不敢對其忤逆冒犯。反之,不講公理道義,專好以欺詐來對待別人,即便是溫厚忠實的人,也多半不會對這種人講客氣。西方有諺語說:“正直是最高的謀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世界上有一些籠絡人心的偽君子隻能一時間行得通,等到一朝敗露,人們都會鄙視他們。

想要躋身信義的境界,就要不說假話,不違背約定。年輕人愛好新奇,常常違背事實的真相,編造虛假的言論,希望引起驚奇關注。久而久之,即便不是玩笑閑談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說假話,於是他的話也不再有人相信。他的話半真半假,對錯難辨,還是不相信得好。因此,說假話的習慣不能不戒除。

說話時有違虛假不實的內容,這叫妄語;話說了之後未能履行的就是爽約。這兩種情況都是喪失信用的行為。約定了卻不能履行,那對於約定的對方來說,就必定會浪費時間,延誤時機,而遭受連累。如果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人們便會相互告誡不要再和這樣的人一起做事。如此一來,雖然他們還生活在人類社會中,但是會很寂寞無聊,這和一個人生活在沙漠裏有什麽分別?這真是自討苦吃啊!社會上也有一部分人本來無心爽約,但是因為意外情況迫使自己不得不失約。

例如,與朋友相約外出遊玩,然而親人突發疾病,這時兩件事情的輕重緩急不用說就很清楚,如果舍棄親人生病這件緊急的大事,而拘泥於朋友間遊玩的小小信約,反而是違背了道德,實在不可以拋棄大道德而遵守小約定。但是事後,若不是倉促忙碌得沒有一絲空閑,就應當聯係朋友,告訴對方緣故,這樣雖然沒有履行約定,也不算過錯。有的人已經與人約定好,但不久又發現那件事不合理,因而不能履行,也應當提前解除約定才好。這類爽約的過錯,是因為起初約定的時候不謹慎。因此,在一開始確立約定時,一定要明確雙方約定的事情是否合乎事理,並且要估量自身能力,然後再作出約定。《中庸》上說:“說話時要顧慮到能否遵行,做事時要顧慮到是否與說過的話一致。”說的便是這個道理。